引导每所学校挖掘特色 顺着百余级的台阶爬到头,映入眼帘的便是宅中中心校。这段路被师生们称为“孝道”,隔几级台阶就摆放着长势正好的各色花草,这是师生们精心培育的成果。 为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校园里的每面墙都会说话,每个角落都传递着经典的声音。校门口的学生“日常行为三字歌”“一日常规”,立在校园中的孔子像,教学楼墙上的《弟子规》、综合楼里的国学精粹展示等,都让孩子们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这所学校工作了20个年头的宅中中心校校长林荣滔介绍,学校留守儿童多,需要培养他们建立更强的自信心。因此,将传统文化引进校园、融入课堂、延伸到社区、辐射家庭,就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着力点。 环境育人,加上课堂育人、活动育人,孩子们的表达能力、记忆力明显增强,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以前最少的时候只有33名学生,这几年学校好了,有的家长就放心把孩子送来了,现在已经增加到49名,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学生回流。”林荣滔对学校的前景充满信心。 为让所有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柘荣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近几年累计投入近亿元资金,实施教育基础工程,新建、改建、扩建中小学校舍面积10多万平方米,消除危房面积2万多平方米,还按照城乡一致标准,统一配备教育教学设施设备。 “在硬件均衡的基础上,我们更注重引导每所学校挖掘特色,激发师生潜能。”柘荣县教育局督导室主任李强介绍。 柘荣县第二小学就是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的一个典型。该校副校长林金娇介绍,学校原来叫县城郊中心校,地处城乡接合部,留守儿童多。从2006年起,学校就开始关注留守儿童。当时她和另外五名教师组成“爱心妈妈”团队,利用周末时间到孩子家走走,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成长情况,并教导他们掌握更多生活技能。 老师们的爱心也感染了他人,“爱心妈妈”队伍如今已经扩展到现在的校内外90多人。去年5月,我省首个关爱留守儿童协会在柘荣成立。如今,协会已筹措社会各界资金50多万元,主要用于助困助学及奖励优秀的留守儿童、贫困儿童。 “只要静下心来耐心地寻找,就不难发现每所学校都蕴藏着内在的发展潜能。”李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