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规模经营贷款担保基金、村级融资担保基金、“政银保”,不断推陈出新,破解农村融资难、担保难问题—— 连城农村金改“三部曲” 借力规模经营贷款担保基金,三峡库区移民冉启忠对鱼塘进行标准化改造。 借力村级融资担保基金,宣和乡培田村村民吴载泉升级改造自家的农家乐。 文亨镇亨明村村民罗炳坤从“政银保”贷款30万元,解决了农业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 东南网1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黄水林 李绍炜文/图)连城县2009年建立农村规模经营贷款担保基金,2013年建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去年11月又设立“政银保”,三大金融产品弥补了当地农村金融市场的空白,构建起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担保体系,大大缓解了农村因缺乏有效抵押物和担保品的贷款难题。 2013年,该县被福建银监局确定为全省银行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近日,记者走进连城,感受该县农村金改给农村群众带来的实惠。 规模经营贷款担保基金: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问题日益凸显,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破解农村金融服务这一难题。 2004年,三峡移民冉启忠一家人来到连城县文亨镇亨明村,面对新家,他忧喜参半。喜的是全家有了落脚地,忧的是一家人的生计问题,几亩薄田养活不了一大家子,通过流转土地,他种植120多亩水稻,通过信用社贷款5万元,解决了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2006年,他开始养鱼。 这些年,冉启忠很有创业激情,他种了20多亩水稻,还将30多亩鱼塘扩大到60多亩,有了7口鱼塘。2013年,他还被评为省里库区移民的创业模范。不过,他很快发现鱼塘的产量遇到“天花板”。“水不够深,底涵没有排污,鱼的产量和质量都受影响。”冉启忠知道问题的症结,但是这些鱼塘要进行标准化改造,需要资金200多万元。手头没有有效抵押物,信用社都是小额贷款,三五万元的贷款并不能解决问题。 作为我省农业大县,冉启忠的问题在连城很普遍,有效担保品缺失,农村金融长期“贫血”,制约了农户的发展,特别是对资金需求较大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