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农户贷款时需要投保,保费按照贷款金额的2%一次性收取,县政府对保费进行补贴,农行按基准利率上浮20%以内进行贷款,即利息在5厘多,比普通银行贷款优惠很多。目前,连城县首期注入300万元,按照1比10的比例放大贷款规模,已经有8户农户成功获得225万元贷款,额度多为30万元。 1月22日,记者在文亨镇亨明村田野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看到,合作社负责人罗炳坤正在着手槟榔芋育苗工作,准备播种这些槟榔芋苗。他成为首批“政银保”的贷款对象,刚申请到了30万元“政银保”贷款,其中10万元买了一台稻谷清杂机,10万元建了300多平方米厂房,还有10万元用作流动资金,准备进行明年春耕。“我作为合作社负责人,曾申请过规模经营贷款担保基金,寻找公职人员作为担保人不容易,还是‘政银保’方便。” 连城县人保财险公司经理翁元景说,这是“三农”综合保险的创新和探索,为农业贷款担保,利用保险对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和银行一起对贷款对象进行审查,提升风控能力。此外,保险也能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实现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按照1比10的比例放大贷款规模,让农村普惠金融惠及更多人。目前,还有10多户农户申请“政银保”,要细化流程,争取将贷款时间由目前10天变成7天,缩短贷款时间。 短评>>> 农村金融亟待“活水” 从初窥门径,到登堂入室,再到渐入佳境。针对目前农村资金不足和资金流出农村的现状,连城用了7年时间探索农村金改,为的就是给长期干涸的农村金融市场寻一汪“活水”。 资金是最活跃、最核心的生产要素,但是农业生产与金融服务背离。农业是弱质产业,对资金的吸引力不如第二、第三产业。金融机构不仅没能成为农村资金的“蓄水池”,相反却成为“抽水机”,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资金的短缺。此外,有效担保品的缺失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由于农村产权抵押面临法律障碍,有效的抵押担保物较为匮乏,限制了农村财产价值的释放。农房不能抵押,抵押也不能变现,农村金融高风险又如影随形,因此大多数地方“喊渴”,但是金融机构却裹足不前。 融资难、担保难,是农村金融的两大突出问题。提升金融服务供给,从根本上讲,需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成熟,释放农村财产的价值,因此审慎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大势所趋。从现阶段讲,设计“小而特”的金融服务产品,并借力保险机构、担保机构等,构建多层次的担保体系,才能降门槛,扩大惠及人群的范围;其次,风控是农村金融的核心要素,引入保险机构参与治理,让专业人做专业事,既可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又可实现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 连城的农村金改“三部曲”就是引来金融“活水”,让金融成为广大农户触手可及的福利,缓解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但是,这些金融产品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农村规模经营贷款担保基金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完善,村级融资担保基金不敢吸纳新成员,“政银保”保险机构投保人数太少,风险更大,这些都需要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