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泉州3年多的美丽乡村建设,在硬件方面效应凸显,有目共睹。记者发现,在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土地制度等软件特色方面,泉州也在积极探索。 文化兴,则人气旺,人气旺,则事业兴。一座青山、一塘清水、几棵古树、几幢老屋、一种手艺或是一段传说,往往就是一个村庄的独特符号。泉州注重保护这些鲜活的乡村符号元素,努力挖掘乡土文化根脉,突出一座村庄的个性。 泉州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搞大拆大建,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非物质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保留历史文化韵味。3年来,泉州共培育省级以上历史名镇名村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10个,省级传统村落26个,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5个。 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也是推动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进程。泉州市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完成土地整治项目195个,面积8020亩;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01个,面积10.97万亩,有效增加耕地面积1.28万亩。通过土地增减挂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交易金额15.47亿元,为村集体增收4.6亿元。 一个个特色的发展模式,给泉州的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个宜居宜业的泉州新农村展现在世人面前。 展图·这么做 让农村不再“空心” 《中共泉州市委关于制定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接下来5年,泉州要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解决城乡、城市二元结构和县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区域协同和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将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让农村不再“空心”。 针对泉州大量民企分布在广大农村的状况。泉州提出,坚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农村一时的发展。因此,将严控高能耗、高排放的项目,加快推进印染、皮革、电镀等集控区建设,而针对新上的项目,环保措施必须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另外,通过实施环境网格化监管的方式,将全力打好流域、大气、涉危涉化等污染防治,倒逼不达标企业加快联手治理、技术改造、转型升级。 发展绿色生产力方面,泉州将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层级,大力创建绿色乡村、水保生态村、闽南渔村,支持有条件的乡村成片成带建设新农村合体,培育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土文化等休闲旅游新业态。 为了建设幸福泉州农村,必须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此,泉州提出,要大力推进“精准滴灌”扶贫,确保201 7年全面消除农村贫困人口,力争2018年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2020年消除村财“空壳村”。同时,还要补齐农村社会民生短板。积极探索推行新型城镇化五种模式,加快县域“大城关”扩容提质、小城镇综合改革,推进城乡、区域和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