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日报2月23日讯(记者 罗玉文 通讯员 陈析兴)2月16日,记者在长汀县河田镇刘源村的一片竹林下看到,斑驳的竹影下,一只只散养的鸡竞相啄食、相互嬉斗。看着扑腾跳跃的鸡群,养殖户老刘的脸上写满了喜悦。 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2015年,龙岩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803.45万亩,实现产值121.23亿元,比增19.3%。 不砍树也能致富,龙岩正积极引导农民在树下找“钱”途。 实现“绿”“利”双赢 龙岩地处汀江、九龙江、闽江三江源头,山多林多是龙岩发展林下经济的一大优势、一大潜力、一大支撑。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工作,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类型的林下经营之路。 2015年,龙岩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803.45万亩,实现产值121.23亿元,比增19.3%。其中,林下种植经营面积207.21万亩,产值15.32亿元;林下养殖经营面积95.34万亩,产值15.01亿元;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经营面积433.45万亩,产值42.01亿元;森林景观利用经营面积67.45万亩,产值48.89亿元。林农户数12.8万户,合作社(协会)632个。 此外,武平、连城被评为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县。林下经济逐步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兴林富民的新领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绿”“利”双赢、“上”“下”互促的效应正逐步显现。 发展模式丰富多样 如何让丰富的森林资源下“金蛋”,使农民不砍树也能致富?为此,龙岩积极尝试,逐渐摸索出了一系列的林下经营之路。 林药模式,主要在林下种植铁皮石斛、金线莲、巴戟天、草珊瑚、金花茶、喜树、野山薯、姜黄、黄花菜、百合、绞股蓝等。连城县规划实施万亩铁皮石斛、万头梅花鹿、万亩蓝莓“三个一万”工程,助推林下经济产业化发展。其中全县计划到2020年林下种植铁皮石斛1万亩,引进多家规模以上铁皮石斛加工企业。 林菌模式,种植香菇、红菇、木耳、竹荪、灵芝等菌类,已经成为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模式和林农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新罗、长汀、漳平鼓励林农发展林下种植竹荪和灵芝,已达一定规模。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依托阔叶树林,并采用保育措施,红菇产量逐年提升。上杭茶地乡翁基村和白砂镇岭背村山林密布,盛产红菇,个别农户仅红菇收入可达万元以上,红菇保育成了农民致富的捷径。 林旅模式,加快发展森林旅游。龙岩境内山清水秀,森林旅游资源丰富,类型众多。以漳平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成功开发水上茶乡九鹏溪旅游之后,龙岩森林生态旅游逐步发展,相继涌现武平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岩国家森林公园江山风景区、上杭西普陀和福建汀州森林公园森林生态旅游开发。 此外,林下养蜂、林下散养家禽、林下驯养野生动物等多种模式也在逐步发展中,有的已达到一定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