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病虫综合防控 突出重大病虫。小麦重点抓好西南、西北和汉水流域小麦条锈病,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小麦赤霉病,以及黄淮海小麦穗期蚜虫防控;水稻重点抓好南方水稻“两迁”害虫和东北稻瘟病防控;玉米重点抓好东北、华北玉米螟、粘虫防控;马铃薯重点抓好西北、西南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江河湖库滩区及农牧交错区重点抓好蝗虫可持续治理;农区鼠害重点抓好东北地区褐家鼠、华南地区黄毛鼠以及华北、西北地区鼢鼠防控。 落实关键技术。小麦条锈病重点落实“关口前移、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预防控制大面积流行;小麦赤霉病重点落实“主动出击、见花打药”预防控制技术。稻飞虱重点落实“分区施策、压前控后”,稻纵卷叶螟重点保护功能叶片,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重点落实破口抽穗和花期预防措施。玉米螟大力推广灯光诱杀、生物防治和大喇叭口期“一防双减”,切实提高防控效果。农区鼠害重点推广毒饵站技术、TBS(围栏+捕鼠器)技术和不育控制技术。 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着力提升装备水平。用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加大高效大中型植保机械购置补贴力度,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服务高效、管理规范的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 大力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及时提供病虫测报信息与防治技术,鼓励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引导防治组织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 全力推动农企共建对接。组织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与高效低风险农药、现代植保机械、绿色防控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对接,建立企业与防治组织直供直销模式,降低防治成本,确保产品质量。 加速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加强植保机构与相关企业合作,集聚资源,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建218个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示范基地,联合开展技术集成、产品直供、指导服务,示范推广绿色防控产品、高效低毒农药、现代植保机械及科学用药技术,带动农药减量控害。 组织开展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在全国建立29个示范区,开展油菜、草莓、番茄、苹果等12种作物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组织集成技术模式,扩大示范推广规模,探索建立政府补助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推广应用长效机制。 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把绿色防控技术与高效低毒农药、现代施药机械融于病虫防控过程,集成一批适合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全生育期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以基层植保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 探索绿色防控推广应用机制。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以种植效益较好、质量安全受关注程度较高的果菜茶等园艺作物及特色作物“三品一标”生产基地为重点,探索建立技术与物化产品相结合、市场与农产品品牌相对接、企业与生产基地相联合的绿色防控推广联合体。 努力提升科学用药水平 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与高效新药械推广步伐。在不同的生态区和作物上,开展新农药、新助剂、新药械试验示范,筛选、推广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现代植保机械,替代使用量大、效果差、病虫抗药性高的老旧农药品种及跑冒滴漏落后机械。建立水稻、玉米、苹果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区,集成推广一批农作物全生育期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 加强杂草抗药性治理。以服务“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为重点,发布除草剂安全使用与药害预防指导意见,强化杂草抗药性监测调查,组织除草剂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开展科学使用除草剂技术培训指导,确保后茬作物生产安全。 强化科学用药技术培训。组织实施“百县万名农民骨干科学用药培训行动”,在10个省100个县(市、区),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为重点,开展科学用药、减量控害、药械使用与维修技能系列培训活动。同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科学安全用药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