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福州记者段金柱 东南网3月3日讯(福建日报 段金柱)春节前后,“返乡见闻”又火爆起来,透现出各异的乡村图景。笔者出身农村,每年都会返乡探亲,目睹了这十多年农村的变化。平心而论,从时间的维度看,现在的农村,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比过去有了大幅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整体上也有质的飞跃。 这仅从几个标志性的现象就可以看出:农村的新楼房更多了,很多农民也进城住上了套房;除了冰箱、空调,汽车也大量“下乡”,春节期间很多农村县道、乡道也出现了城市里常见的堵车现象;农村幼儿园普遍出现,农村孩子从小也可以学ABC了…… 然而,从空间维度看,相较于城市的快速现代化,农村在软硬件方面的落差也在凸显,一些农村在凋零,一些农民仍然贫困,这也是真实的图景。 在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如今,不少农村除了存在留守儿童如何守护,医疗和养老保障需要持续加码等老问题之外,也浮现出一些共性的新情况、新问题。就笔者的采访观察和生活经验看,这些情况和问题主要有: 一是村庄空心化。现在许多农村,特别是偏远的山区农村,平时都是老人小孩留守,也只有春节期间,回家过年才促使外出的年轻人返乡。随着时间流逝,老一辈的农村人渐渐凋零,未来传统的农业产业谁来接力从事?村庄谁来守护? 二是农村里的“80后”“90后”甚至“00后”们,该走向哪里?他们中很多人出生在城市、成长在城市,他们适应了有网吧有街逛的城市生活,对原本的故乡农村存在隔膜,更不要说干农活、习惯农村生活了。然而,由于身份、保障的二元化,他们并未真正融入城市。徘徊于城市与农村之间,可以说是他们的典型形态。 三是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需要重视。不少人返乡都有一个印象:家乡不再是记忆中小时候的山清水秀模样,很多人搬进光鲜的楼房居住,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但外部的公共配套服务、环境卫生清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尚未建立起长效机制。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中,我们乐见农村快步发展,同时也不能漠视,在城乡二元格局尚未根本消弭的大背景下,农村渐渐浮现出来的新问题。因为这关乎农村、农民的未来,也关乎全社会的未来。 解决好这些问题,我们应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协调、共享理念。我们需要有统揽全局的顶层设计,需要以人为本的制度安排,需要城乡一体的权益保障,等等。只要持之以恒地推动,我们农村的图景必将变得更加温暖、明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