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成为“两会”上的热词,特别是在农业上如何探寻绿色永续发展之路,很多代表带来了建设性的看法和经验。
按照土地承载能力实现种养平衡
“现在提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是刚刚开始,具体的指标评价体系我们正在做,不过基本的理念是按照土地承载能力实现种养平衡。”全国人大代表、农业部规划设计院能源环保研究所所长赵立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对粮食产量的要求不能是一直追求极致的状态。追求极致一定是短期效益。运动员为什么职业生涯很短,就是因为在短时间达到运动极限,土地也是一样,均衡用才可能长久。”赵立欣说,“所以现在农业部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就是说我们不一定要生产出来,而要具备这个能力,只要想种就能种出来,这就是可持续的概念。”
“可持续一定要提前规划,根据土地承载力来布局产业。我们现在正从一家一户走向规模养殖、种植,但这个规模是多大才是好的?养猪1万头还是10万头?这一定要和当地的种植结合起来,不然就会出问题。”赵立欣举了一个例子,几年前,她所在的农业部规划设计院帮河北省固安县做一个项目申请的调研报告,当时的县政府负责人专门找到她说,我们是贫困县,现在有好几家规模化养殖企业要投资,我们虽然很想赶紧通过产业脱贫,但我们也得知道,最多能承载多少养殖数量,才不会带来新的污染问题?
“这个根据种植规模、土地承载力,很容易算出来,但如果没有规划,就很有可能出现相对过剩的问题。养殖场过量的地方,畜禽粪便带来污染;而没有养殖场的地方,用有机肥要从很远的地方拉过来,只好大量使用化肥。”赵立欣说。
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尝试意义重大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瑞信律师事务所主任刘玲曾代理过有关破坏耕地的案件,让她感触良多。在来参加全国“两会”之前,她专门去地头找农民调研,提出了关于休耕轮作的建议。
刘玲认为:“耕地休耕不仅可以保护耕地资源,确保农产品潜在生产能力,同时利用现阶段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宽裕的时机,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也有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减轻财政压力,这项制度的尝试意义重大。”
在具体措施上,她建议先选择生态条件较差、地力严重受损的区域先行,把轮作休耕与农业长远发展布局相结合。对休耕的土地要加强管理,不得任其退化。要从顶层设计,全国一盘棋综合考虑。既要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土壤现状、成本等因素来决定休耕,同时,也要考虑保证粮食产量,还要考虑农民不因休耕而减收。
“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比较复杂,在我国仍是新生事物,国家应尽快出台一些政策和原则,推动这项制度。”刘玲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