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一带一路”战略,近年来,南平尤其是武夷山市着力打造朱子文化品牌,让朱子文化走出闽北,锻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范。
朱子文化:塑造“海丝”的文化范
东南网3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辉 通讯员 金文莲)
活态传承,讲好朱子故事
3月18日一大早,武夷山市五夫镇,三五成群执笔专注绘画的大学师生,便开始了写生。古镇上翘角飞檐的古民居、高大茂盛的古树林,田间枯荷残叶,甚至是一条沧桑的青石古道,都成了师生们眼里最美的景致。
喧嚣的游客很快到来,在鹅卵石铺就的朱子巷,人们感受着这条“朱子理学小路”的深厚底蕴。紫阳楼边的“灵泉”,汩汩泉水千年不绝。因着朱熹当年寓居时常喝此水的名气,络绎不绝的游客都要掬一口泉水,借以沾沾“文气”。
“自从五夫被定为朱子文化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域,并开展系列修缮项目以来,每天来五夫的游客都超过千人。”五夫镇党委书记周建平介绍说。
同在五夫镇的朱子学校里,黄金兰老师一早就来到教室,同往常一样,带着学生早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黄金兰一字一句地带着学生念,在黑板上写下这句话。琅琅书声回荡校园,开始了这个全国第一所以朱子命名的学校一天的课程。
“再好的文化遗产,如果没有通过活态的行为,有机融入现实生活之中,那么是没有生命力的。”中国武夷文化研究院院长吴邦才表示。
近年来,随着朱子文化热的逐渐兴起,朱子文化的活态传承在武夷山市蔚然成风。
武夷山市政府联合武夷学院启动“武夷书院·讲理堂”,在全市公务员队伍、窗口行业单位、各乡镇等共举办培训班,推动朱子文化普及向基层延伸;由武夷山市教育局新编的校本教材《中小学朱子文化读本》,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
正如朱熹第30代裔孙、世界朱氏联合会名誉会长朱茂男所言:“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实践,就是讲好朱子故事,把悬在空中的文化理论,变成有形的文化资源。”
面朝“海丝”,
锻造“朱子之路”
“朱子理学影响远及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东亚、东南亚以及欧美诸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契合度很高。许多东南亚国家,都留有不少诸如朱子祠等朱子文化遗存。”吴邦才说。
正因此,我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明确提出,“支持三明、南平等市发挥朱子文化等纽带作用,拓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提高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作为朱子理学诞生地的闽北,对于受朱子文化熏陶的人而言,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世界及两岸朱氏后裔宗亲团体携手培育“朱子之路研习营”品牌,8年来共有50多所高校、500多名海内外学者、师生,走出了一条以闽北朱子文化遗迹为主的朝圣、研修、交流之路。
省旅游局先行探路,于去年11月邀请了200名欧美知名旅行商,莅临武夷山开展“朱子之路再出发”武夷新发现活动,探访丝路茶路传奇。
省侨办日前和武夷学院达成意向,将于7月下旬在武夷山携手举办“中国寻根之旅”福建集结营。届时将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海外华裔青少年,来武夷山体验朱子文化和茶文化。
“‘朱子之路’,即朱熹当年生活、成长、从学、著述、授徒、出仕之路,也是朱子理学在海内外传播发展之路。”朱熹第29世裔孙、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朱杰人表示,“在大力倡导‘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具有现实意义的朱子文化正迎来多重机遇,将促进中华文化海内外的传播和交流。”
整合资源,再塑朱子辉煌
朱子文化,是由朱熹的理学思想及其生平活动的遗迹遗存组成的文化体系。
日前,为了切实做好朱子文化遗存遗迹等文物的保护工作,武夷山市政府把“仙洲密庵遗址”等10处文物确定为武夷山市第十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武夷山市为塑造朱子文化品牌作出的最新努力。
“摸清家底、修复部分遗存、合理编排路线,依托武夷山每年近千万人次的游客资源,完全可以打造强势的朱子文化旅游路线。”武夷山市旅游局局长王文谦信心十足。
身为朱子后裔,武夷山旅行社老总朱日忠最近又在为今年的“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忙碌。相较前几年的冷清,他对朱子文化的热络感受明显。“一个明显的对比是,天游峰下的武夷精舍,过去游客少,如今游客多了,这让我们更有底气把朱子文化作为旅游线路营销了。”
南平市朱子文化保护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吴礼清表示,南平把打造朱子文化品牌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保护、学术、传播、教化、交流”五工程。据统计,南平市对朱子文化遗存遗迹进行提级提质保护的项目就达43个,投入资金3亿元。
“打造朱子文化品牌,南平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完全可以在学术交流、宗亲交流、民间交流、旅游交流方面进一步着力拓展。”吴邦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