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溢着幸福的畲寨人。 包芦苇粽的材料和配料。 午餐时间,大家放松一下。 驻村干部(左一)参加包芦苇粽活动。 东南网4月7日讯(福建日报魏永青 图/文) 用芦苇包粽子,在畲族村有着悠久的历史。畲寨的芦苇粽不用粽叶(箸叶),而是用被人看不上眼的芦苇。畲族芦苇粽与汉族的叶子粽有着不同的外形,畲族用芦苇包的粽子呈长条形,有别于汉族的粽子四个角。 3月28日,在建瓯市房道镇吴大元村的礼堂,自发前来的20多位妇女围在一起,分工作业,忙着包畲寨特有的芦苇粽。 滚烫的碱水下,芦苇顿时变得柔韧,片刻,即可起锅。以食指作轴,把芦苇叶绕圈,装入浸泡过的糯米,放入小肉块,再用煮过的嫩竹劈开做成的竹丝绑扎,一般一个15厘米长的粽子绑扎三节,再入锅煮3小时。 早年,畲民裹粽都用浸泡过碱水的糯米。碱水是用黄碱柴烧成灰,再用开水浸出碱水,经过滤而成,用含碱水的糯米加工的粽子色微黄,清香可口,风味独具。 在这个蝉联 “全国文明村”的吴大元畲族村,喜爱包粽子的畲族村民们,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把大家的心拉得更近了。大家边包粽子边聊开了,那开心的场景,洋溢着幸福,令人对畲乡和谐生活有了更多的憧憬! 据了解,为了迎接极具特色的农历三月三“乌饭节”,畲族乡亲们早早准备,将为游客展示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活,对山歌、包芦苇粽等畲族传统习俗自然必不可少。 节日当天,畲族村民还盛装迎客,背新娘、对山歌;舂糍粑、做乌饭,与游客互动。 每一次的畲寨民俗风情,都让人流连忘返,那就是最美的畲寨,热爱生活的畲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