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山乡群众增收 ——廖小军关心太子参产业科研工作侧记 太子参产业是我市的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对群众增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市委书记廖小军始终关心关注着太子参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六次深入从事太子参产业科研工作的“西岸生物”柘荣县太子参良种繁育基地实地调研,鼓励支持太子参科研推广工作,致力推动产业科学有序健康发展。关心关切的背后,是深切的爱农护农富农之心。 “看到了我市优势特色产业的未来曙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产业。 柘荣县种植太子参历史久远,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长期以来全县90%以上农户种植太子参,太子参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柘荣太子参”1992年获中国首届农业博览会金奖、2001年被国家授予中药材证明商标、2007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柘荣太子参”是宁德市获得的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太子参种植业成为柘荣县及周边高海拔县市的农业支柱产业、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但在产业发展中,柘荣太子参也存在着种质退化明显、病害发生严重和部分农民乱滥用肥料、农药等问题。由于长期无性繁殖,农民习惯于卖大留小,以弱株甚至病株作种,以致种参逐年变小,亩产量下降。由于县内药业企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从事精深加工的企业不多,生产产品单一、附加值不高,产业链延伸受到严重制约。受病毒病、叶斑病、白绢病、紫纹羽病和根腐病等病虫害影响,以及市场供求变化、价格波动大等原因,太子参产量锐减、品质降低,群众难以增产增收。 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廖小军深入思考、力求突破的难题。2012年5月2日,在柘荣县调研时,廖小军指出,“柘荣一根参牵动全县”,太子参产业已成为柘荣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在制定标准、提升品质上做文章,积极探索建立“农工商医研”一体化发展新机制,进而掌握市场的主动权,进一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他进一步要求,要全力组织科技攻关,通过科技创新,有效解决太子参因种植不当、滥用农药导致品种退化、濒临灭绝的问题,并进一步对太子参药性、药效深入研究,使太子参得到更多的推广应用,不断拓宽太子参市场渠道。 2013年6月13日,廖小军首次来到“西岸生物”黄柏乡川木洋太子参GAP基地田间实验室调研。1997年落户柘荣的力捷迅药业公司,是“西岸生物”旗下企业。其总经理应卫峰率领科研团队从那时起,致力于“柘荣太子参”GAP示范研究,并将目光瞄向太子参品种退化、病虫害增多问题,开展了太子参种质资源的保护、创新和利用,脱病毒培养以及新品种培育。通过组建合作社与加盟户,不断提高太子参GAP种植面积,用GAP种植的经济效益起到示范作用,拉动更多的传统种植农户转移到GAP种植行列中来。柘荣太子参出现的参种退化,品质、亩产下降问题初步得到解决。 廖小军详细询问了解公司研发、基地建设情况,并与基地负责人就太子参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讨、交流。了解到基地辐射带动周边1600亩太子参种植区,涉及农户1000多户,不仅提升了太子参产量和品质,还提高了群众种植水平,增加了收入,廖小军对此予以充分肯定。他高兴地说,“今天看到了我市优势特色产业的未来曙光,市委市政府要给予你们更多的关心与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