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清晨7点,南靖县山城镇汤坑村卫生所的门准时打开,乡村医生张文生忙碌的一天也随之开启。 “上个月得流感、发烧的人多,一共看了690多个病人。”张文生已从医43个年头。1973年,他从南靖一中高中部“红医班”毕业回乡后,便进入村合作医疗站,成为一名乡村医生。 然而,乡村医生工作忙、待遇差,当初“红医班”的同学纷纷改行,汤坑村合作医疗站医生从一开始的10人慢慢流失为3人。 “村民们很依赖我,既然走了学医这条路,就要一辈子为患者服务。”1984年,张文生在村里开办了第一间卫生所,从早上7点开门到晚上11点关门。 “基本上每天晚上都要出诊,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张文生不仅一天要出诊好几次,半夜急电更是习以为常。汤坑村最偏远的炭坑自然村,离卫生所约有6公里,他以前出诊骑自行车要耗上半个多小时,遇上雨天路滑,还摔倒在泥里。好在这几年村道硬化,张文生的出诊道路也平坦了许多,他跑得更勤了,经常到一些行动不便的村民家里为他们检查身体。 去年4月,在外地打工的村民王树花双胸肋疼痛住院治疗,经多种仪器检查和药物治疗,花了2000多元却始终不见好转,只能回家休息,到汤坑村卫生所找张文生诊治。仔细查看了各项检查报告后,经验丰富的张文生断定她是患了“肋间神经痛”,让她吃了三天药,花了10元钱就治愈了。 汤坑村有1300多户5300多人,张文生对这些村民的居住位置、生活环境、基本健康状况了如指掌,每年经他诊疗的病患人数近7000人次。“连邮递员送信遇到不认识的路,都会跑来问他。”当地村民戏称张文生是汤坑村的“活地图”。 “他只要看到有人在旁边等着看病,就吃不下饭。”张文生的妻子张海花说。病人一拨接着一拨,张文生一碗饭经常要放下来好几次,冬天的饭菜更是要倒回锅里热上几次才能吃完。 40多年来,张文生从来没睡过完整的午觉,困了就趁没有病患的间隙坐在椅子上打个盹。他也没有出门旅游过,最远的也只是每年到福州看望一次儿孙。“一出门就放心不下,老想着有村民来看病。”张文生说。 “最近两三年连福州都不敢去了,卫生所的门不能关,门一关,村民的电话就打来。”张海花说,这几年她去了北京、香港等地旅游,每次叫丈夫休息一下陪她出门,都会被他否决。 “只要患者有需要,卫生所这扇门就永远不能关。”在张文生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儿子和女儿也走上了从医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