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龙岩记者 张杰 民间科学家郭忠明又来找我了。 还是骑着那辆自己改装发明、外形拉风、行驶在大街上回头率绝对比兰博基尼还要高的纯电动三轮车。这辆车,他将其命名为“床前车”,意为可以直接开到床前,十分的方便。 所不同的是,这次他是从位于龙岩市区西陂街道莲西路的桃源小区开过来的——19年前,他自己辛辛苦苦“编织”出来的9层大楼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被拆除了,老郭也因此在市区中心有了十多套房子,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包租公”生活。 “现在有钱了,更要搞科研,总想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这次有朋友邀我去外地参加温商大会,看看有没有人对我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想法感兴趣,你能帮我看看这份材料吗?”老郭的脸上写满期待。 2003年因采访认识至今,印象中老郭除了造出自家的9层大楼、自造电梯,还提出过“编织”龙津河上的风景龙桥、建设立体分离式立交桥、治理厦门筼筜湖的“五条意见”等奇思妙想,对于科学的热爱和执着近乎到了痴迷的程度,用现在的话说,他属于不折不扣的“民科”。而他的想法也并非凭空臆造,他的钢筋编织法新建筑方案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遗憾的是,除了已经被拆除的大楼和堪比专业厂商制造的电梯以及自己的坐骑“床前车”,老郭的想法大部分仍停留在纸上。而这,也正是老郭最大的遗憾。 今年春节后,老郭有了新的想法:利用龙岩铁山污水处理厂的上空间,建一个微型污水处理厂,让“烧钱”的污水处理厂变成“生钱”的生态养殖场。然而,他提出的建设不要地基、靠“编织”出来的漂浮式建筑首先就让记者捏了一把汗:对于这种颇有些“惊世骇俗”的创新,即使技术上完全可行,其中存在的来自审批等层面的风险又有谁敢来承担? 于是我劝他,还是去找一个大型养殖场合作来实践自己的理念。老郭偏不,说没有意义,“不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点什么,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我肯定能干到99岁,就慢慢找机会吧”。老郭的态度坚决。 事情说完,郭忠明的身影很快在春日 的阳光下踽踽而去。面对这位20多年痴心科研的“民科”远去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了 已经俗到掉渣的一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