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带小 做强特色农业 差异化发展,与贫困户形 成利益联结机制 渭田镇东边村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人口1500多人。与招沙甲村不同的是,该村位于河谷盆地,耕地就有1500多亩。 村主任吴得荣也是东边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说,村里发展思路是将现代特色农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村里农田基础设施完善,因此着力发展蜂斗菜、甜玉米等现代高效农业种植项目。合作社流转土地800亩,平均亩产值(两季)达6000元以上。村里共有35户贫困户,其中14户贫困户在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5户在合作社变身农业工人。 “种植蜂斗菜是我们村的特色农业,去年出口量达500多吨。合作社以订单农业的方式,对村民种的蜂斗菜以每公斤15元收购。”吴得荣说,“蜂斗菜原是山上的野菜,俗称山露,后来村民引种成功,成为村里的特色农产品,专门出口日本,销路很好。” 贫困户范良雨是合作社一名订单农户,今年46岁,家里原只有两亩地,后流转来4亩地。去年,他种了4亩的蜂斗菜和2亩的毛芋,生产模式不同,效益明显不同。每亩蜂斗菜需要100公斤种子(每公斤3元),肥料需要两包(每包350元),这些都由合作社提供。蜂斗菜收购价为每公斤15元,每亩收益约4000元。毛芋需要自己花钱买种子和肥料,还要自己卖产品,风险大。毛芋去年行情不好,每公斤只有1.8元,而每公斤4元才能赚钱。“订单农业风险小,省心省事。现在最烦恼的是家里就我一个劳动力。”范良雨说。 不过,范良雨还有其他增收渠道。合作社有5000平方米加工厂,延伸了产业链,将竹笋、玉米制成罐头,还将笋壳制成环保饭盒出口到日本。村民可出售笋壳,农忙之余也可在加工厂从事刷毛、剪样等工作。合作社一年生产旺季为5个月,最多时有七八十名工人,满勤工人可以赚两万多元。眼下正是旺季,范良雨在合作社给春笋罐头装车,每天可赚200元。 范良雨还有其他选择,他可将土地入股合作社,也可将扶贫资金入股,土地一亩折合资金700元,两亩责任田1400元为一股,现金1000元为一股。入股农户除了享受一定股息分红外,还可享受八成利润再分配。目前,村里已有5户贫困户以26亩土地入股。“我既是合作社订单农户,也是合作社工人,还可成为合作社的股东。”范良雨展露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