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施策 “元湘,你的大女儿在哪里工作?一个月的收入有多少?” 近日,荔城区新度镇东郊村民政协管员宋国松来到村民郑元湘家入户回访。 原来,郑元湘曾因肠胃不好动过几次手术,花了不少钱。2013年,郑元湘的二女儿考上厦门理工学院,而大女儿正读大三,正当一家人为学费一筹莫展时,村干部主动介入帮忙,为郑元湘申请并按程序纳入低保和教育急难救助。经层层审批和认定,郑元湘被纳入低保救助对象,两个女儿每人每年获得4000元助学金。今年,郑元湘的大女儿已毕业并参加工作,家里生活有所改善,他主动退出低保。 郑元湘一家是荔城区实施教育急难救助的受益者之一。 2014年5月,为解决社会救助“碎片化”、衔接不紧密等问题,荔城区出台了生活、就学、医疗、住房、就业、因灾致贫等方面的10项救助措施。 “分门别类、一户一策、不重复补助是我们开展精准帮扶的特色。”荔城区民政局副局长蔡朝星说,对已纳入低保的困难家庭,该区按时足额发放低保金,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逐年提高;对因病致贫享受医疗救助的困难家庭,该区将其纳入大病医疗救助扶持,救助条件及标准一年一定;对因供学负担致贫的困难家庭,该区将其纳入教育救助扶持;对因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或因缺劳动技能致贫的低保家庭,该区优先免费给予职业技能培训并就近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予以就业扶持;对城乡低保家庭住房困难户,经区国土、住建等有关部门审核符合建房条件的,该区给予建房补助;对贫困残疾人家庭及计生家庭积极创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的行为,该区还专门投入资金,通过开展小额贴息贷款进行帮扶。 去年,该区又将精准扶持范围和对象由享受低保的城乡贫困家庭扩展到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居民。包括基本生活、医疗、教育、就业、受灾人员、住房临时救助等8项救助项目、37条救助措施,至今累计投入各类救助资金1亿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