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旺庆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图书馆里。 创新团队在测试可变图形灯立方。 林旺庆与团队成员在实验室探讨项目可行性。 两年时间内,林旺庆和团队获得了3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我爱挑刺,爱挑别人的毛病,看不顺眼的,就爱去说一说。”在莆田学院,有一位奇怪的大学生,爱挑刺的他,不但没有被人讨厌,反而因挑刺“挑”出34项专利,令人佩服。 他就是莆田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大四学生林旺庆。1992年出生的林旺庆,有股不服输的劲头。这股牛劲,也为他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大二期间,林旺庆开始系统学习专业课,对单片机、嵌入式等专业课程进行实践学习,并因此与发明挂上了钩。“发明很难,常人别碰!”当时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故意用了一些刺激的语言。不服输的林旺庆“上当”了。 仅2015年,林旺庆就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6项,包括“野外多功能防身杖”“鞋类柔软性测试仪”“机油汽油混合装置”等,其中有18项专利为单独或第一发明人,其余8项专利为第二发明人。 “发明其实并不难。在生活中只要做个有心人,敢于挑刺,敢于怀疑,就能够找到发明的突破口。”林旺庆说。同时,他还与同校的几位发明爱好者组建了一个创新团队,经常到学校实验室或深入工厂车间去探讨、验证创新想法。 本报记者 陈信云 游庆辉 通讯员 林剑冰 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