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文化> 非遗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朱熹:一棵冠盖如云的大树
2016-05-03 14:55:14 郑建光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杨雪韵 我来说两句

曲阜孔庙里的一株桧树旁,立于明万历年间的石碑上镌刻着端庄的颜体字:先师手植桧。阿里山有一株植于周公摄政时代的红桧,人称周公桧,被誉为阿里山神木。显赫的人与树之间存在着某些瓜葛,这是中国的文化。朱熹与树之间,也留下诸多流传至今的故事。

朱熹的父亲朱松因力主抗金得罪相党权贵而外放,后带着家眷到尤溪担任县尉。一晃三年任期就过去了,任满之后借住在同事的城南别墅,开馆授业。后来就在塾馆里生下儿子朱熹,乳名沈郎。再过七年后,朱松又赴建州(今建瓯)谋职,家人随其迁居。临行前,他领着七岁的小儿子种植了两株小樟树,这两株香樟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沈郎樟。一百多年之后别墅扩建,宋理宗御赐“南溪书院”匾额,沈郎樟至今仍矗立在书院之内。

这两株樟树若果真是朱松父子种植,按照常理当年种树的时候,主角应该是父亲朱松,七岁的朱熹只是在一旁玩耍的看客,至多也只是打个下手。可是,老百姓都相信是沈郎亲手种下的。历史上的朱熹,不止一次被人捧上高高的地位,也不止一次被人打压,失意落寞,沈郎樟却挺直腰杆矗立了800多年,冠盖如云,荫庇万民。

在建瓯,朱熹当年居住的环溪精舍,古人的踪迹已全无。只是精舍不远处有一口艮泉,传为朱熹所掘。井旁一株榕樟合生树,也说是朱熹种植的。仰望树冠,枝柯交错,分不清哪是榕树、哪是樟树。细细揣摩,这树倒是与朱熹的一生契合。其实,朱熹在环溪精舍也只住到十四岁,他的父亲朱松就去世了,不得不再度迁徙。

朱松临终前把家小托付给同样是被权相秦桧排挤,赋闲在家的抗金将领刘子羽。刘氏是崇安富室,颇具家资,他不仅在五夫里的府第旁修建了一栋房子,即后来的紫阳楼,供朱熹母子一家人居住,还赠送田产,供养朋友的家小。现今所见到的紫阳楼已经是近年复建的,“紫阳楼”三字也是简体楷书。令人惊奇的是,紫阳楼左近也有一株硕大的古樟,据说也是朱熹手植。这株樟树虽然临小河沟生长,与沈郎樟相比,却少了几分苍黛之色。

朱熹在崇安五夫的屏山书院得到良好的教育,先后由刘白水、刘屏山、胡籍溪教授课业。此三者史称武夷三先生,均为朱松旧友,视朱熹为子侄。在他们悉心栽培之下,朱熹19岁中王佐榜进士。朱熹在同年中成绩不算拔尖,后来的建树和影响,却毋庸多言。春风得意的新科进士朱熹于次年春天回祖籍婺源,沿着婺饶驿道登上九老芙蓉山(文公山),祭扫先祖墓,并在四世祖朱惟甫妻程氏墓地周围按八卦方位种植了24株杉树。笔者前不久拜谒文公山时,还看见墓地周围有16株杉树依然郁郁苍苍。管理人员告诉我,当地林业技术人员测定的树龄,与朱熹回乡扫墓时间吻合。虽然没有其他力证能显示这些杉树一定是朱熹所种,但我尊重婺源的百姓对朱熹的爱戴。

朱熹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思想巨人,与孔子一起被后人并称为“北孔南朱”。配祀曲阜孔庙大成殿的四配十二哲中除了朱熹皆是孔门弟子,可见朱熹的影响有多大。无论在尤溪、建瓯、婺源,那些据说与朱熹有着诸多渊源的树木来处已无从考据。但正如康熙皇帝所赞誉他“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启愚蒙而定亿万世一定之规”,朱熹本人就堪称一棵冠盖如云的大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