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对事,补短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将同比增长43.4%。我省也提出,从2016年起,省里每年按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筹集资金,专项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代表委员们认为,扶贫资金、社会保障等对口支持不可或缺,而要为摆脱贫困创造全方位、长时期的有利条件,则需要适当加大对贫困地区扶持力度,从教育、交通、医疗、信息网络等各方面改善。 谢荣增委员认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好办法,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前两年,他所在的石竹山慈善基金会争取到一位企业家支持,捐助150万元为赤溪小学建起新教学楼。这也是该基金会捐助的第一座教学楼。此后,基金会又在老、少、边远贫困山区学校陆续捐助了数十所教学楼,捐助总额达4800多万元。 夏鹏代表发现,当前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不在少数,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农村看病难、看病贵。他建议国家要控制医保中农民自付部分费用增长,同时提升乡村医疗水平。正是在他的建议下,现在宁德市所有的村医都有社保,而且政府为他们办理了医疗责任保险。“小病及时看,也是给贫困打了‘预防针’。” 走对路,断穷根 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李振生代表认为,必须多考虑贫困户的感受,真正激发出他们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脱贫工作才能事半功倍。他自费组织了多批贫困地区的村民到蓉中村,看到曾经贫困的村庄如今彻底变了面貌,贫困村民和基层干部在思想上达成共识,行动上自然也同步。 郭振家委员建议,地方政府要构建农村金融服务的配套机制和体系,着力解决农民“融资难”的问题,还可以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有效提高基层农户的组织水平,破解农村地区基层服务组织效率低下的难题。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赤溪脱贫的关键。”来自畲族的钟雪玲代表认为,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很多村民种地还是因陋就简、靠天吃饭,只有选准方向、找准产业,才能找到持续的增收渠道。“精准扶贫就是要为追赶的步子找到合脚的鞋子。” 代表委员们表示,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要求,只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实行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方略,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脱贫攻坚战,一定能打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