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泉州:用好海丝文化的宝库 在“中国文学名家看泉州”座谈会上,多位文坛大家指出,泉州是一座文学创作的富矿,泉州作家十分有福气。特别是国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后,在海丝文学创作中泉州大有可为,将迎来闪耀的“泉州时光”。 刘庆邦认为,对于泉州作家来说,每天走在这座城市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泉州经得起不断阐释和解读,这里对于作家来说是创作的“宝库”。 “丰厚的泉州文化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资源。”邵丽说,真正创作优秀作品还得依靠本土作家,泉州广大文学工作者要热爱这一片土地和这里传承千年的文脉,好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海丝文化是泉州文学创作的宝库,泉州本土作家要运用好这些宝库,将这里的独特文化、历史故事和时代精神写出来。”王十月说,自己到湘西首先想到的是沈从文的《边城》,到泉州想到的是陆昭环的《双镯》。当年读《双镯》这部作品自己才16岁,从此记住了泉州,知道了惠安女。 福建省作协主席、著名小说家杨少衡说:“采风期间我与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东西有一场对话,他说,泉州的很多东西本地人也许司空见惯,但对于外来者来说非常有启发。全国像泉州这样的城市没有几个,它可以为我们的创作提供新的题材和文化资源。” 著名小说家、《小说选刊》编辑部主任付秀莹说,泉州本土文学工作者要运用好本土文化资源,特别是多元厚重的海丝文化。“他们对这些文化了然于心,渗透在血液里,创作出来的作品将更具深厚的地方文化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