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大战略 构筑大格局 穿越时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走进今日中国发展蓝图。 “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自贸试验区建设……一系列完整配套的战略举措和布局,把我国的对外开放提高到了新水平。 同在“地球村”,服务和融入国家开放发展大战略,福建如何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从“闽江口金三角”走来的“福州新区”正以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推进基础设施、城市建设以及产业发展。 福州新区围绕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扩大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的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去年共对接重大产业项目200多项、总投资超过2500亿元。京东方第8.5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动工建设,未来有望造就新的千亿产业集群。 今年1月,福州新区建设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现场就对接央企、国企项目64项,总投资3315亿元。三峡集团拟在江阴建设三峡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项目,中铝集团拟在闽台(福州)蓝色产业园选址投资铝精深加工项目,中核集团拟在福清建设核电装备产业园……福州新区,持续释放出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 与此同时,福州市积极统筹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等各类专项规划,搭建“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大力推广PPP模式,鼓励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新区开发建设,打造创新之区、活力之区。 与福州新区建设一样,锐意创新,先行先试,是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主基调。 自去年4月挂牌以来,福建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只争朝夕,攻坚克难。 短短一年,福建自贸试验区着眼于建设“改革创新高地”,密集推出160项创新举措,其中63项为全国首创。 挂牌仅半个月,全国首张“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就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发出。这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让企业注册手续从七八个部门“跑断腿”,简化为填一张表、立等可取。五个月后, “一照一码”在全国复制推广。 一年里,简化原产地证提交需求、出境加工、委内加工、货物分类监管等4项举措,也被复制推广到全国,50项改革创新成果分批、分期在省内推广。 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让融资租赁、食用油脂加工等原本受限的行业外商投资再无障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运行,实现关检“一站式”申报与查验和通关作业无纸化,企业货物申报时间从4个小时减至5-10分钟…… 各领域的开放、全方位的改革,不断释放创新红利,激发市场活力。截至今年3月底,福建自贸试验区共新增企业26722户,较挂牌前增长4.2倍。 引进来,走出去,福建转身向海,大潮澎湃。 着眼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海丝核心区”建设,正让福建与世界全方位连通。 去年以来,厦门-文莱直航包机,厦门-阿姆斯特丹、福州-悉尼、厦门-悉尼等航线相继开通,架起了一条条福建连接世界的空中“丝路”。“两集两散两液”核心港区加快建设,让我省沿海港口实际吞吐能力达近7亿吨,世界最大的各类主流船舶均可停靠。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新增6条东南亚航线,由福建始发的“海丝”航线达到18条。合福高铁全线贯通,福建与华中、华北、东北地区交通更快捷。“台平欧”海铁联运列车开通,辐射中西亚约10个国家、欧洲28个国家,串联起海陆“丝绸之路”……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端表示,福建交通正从过去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发展到总体基本适应、局部适度超前,为“海丝核心区”提供有力支撑。 “海丝”助力,我省与沿线国家经贸交流持续升温,新兴产业发展亦不断提速。 位于福州马尾的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采取“线上交易、线下交收、人民币结算”,通过“互联网 ”改变了传统渔业贸易模式。正式对外运营至今,已实现线上总交易量约3.7亿批次,交易总额超过2400亿元。 平潭综合实验区抓住跨境电子商务方兴未艾的机遇,构建经由福州长乐机场转关的欧洲通道、由福州江阴港转关的东南亚通道、经由平潭澳前码头的两岸通道,打造大物流、大通关格局,吸引加拿大、新加坡、台湾等地的跨境电商企业纷纷落户。 与此同时,一批闽企携福建人的智慧与拼劲,勇闯天涯。 中国武夷利用非洲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打开了以肯尼亚为中心的非洲区域市场,2015年新签20个国际工程承包合同19.7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9.25亿元;福建水产企业凭借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远赴东南亚开展水产养殖,恒盛昌、宏龙等6家企业已在印尼、缅甸建立了7个养殖基地和海水网箱养殖基地,总投资达6亿美元…… 去年,在全球经济依旧低迷的形势下,福建对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仍强势增长5%,对外投资同比增长近3倍。 福建,张开双臂,拥抱世界,构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开放发展大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