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注定是福建开放发展浓墨重彩的一年: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明确将福建列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全国第14个国家级新区——福州新区获批……
与国家战略同脉动,福建开放发展气象为之一新,格局为之大变。
地处东南,海峡西岸,福建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孜孜探索,先行先试。
“对外开放兴,福建兴;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福建兴旺繁荣的机会越大。”2001年,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在“9·8”投洽会接受中外记者采访的一番话,至今听来仍掷地有声。
大开放,大发展,犹如江海奔流,一日千里。福建正迎来“三区”叠加的历史机遇,开放的脚步愈加坚定而自信。
潮起闽江口 开放逐浪高
错过一次机遇,就会失去一个时代;抓住一次机遇,就会赢得一次跨越。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吹响了加快改革开放的号角。彼时,作为国务院确定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福建省会福州,却未摆脱在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群中“后排就坐”的位置。
如何在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倡导并主持编制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科学谋划福州未来3年、8年、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简称“3820”工程,并提出了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大格局,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设想。
“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科学谋划,突破思想禁区,把福州的发展置身于世界经济和全国发展的定位中,实属不易。”作为见证者,福州市政府原市长练知轩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深有感触。
随之,福州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引进项目越来越多。如今,福州新区加快建设,使得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梦想,已然照进现实。
浩荡闽江,奔腾入海;江风海涛,千帆竞发。
不只是福州,秉承爱拼会赢、敢闯敢试拼搏精神的福建,力图走出一条富有福建特色的开放发展之路。
2001年,全省投资环境建设工作会议上,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指出:“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和利用外资,发展开放型经济,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所在,是我省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同年,借“9·8”投洽会这一国际舞台,习近平再提开放。他说:“进入21世纪,福建省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004年1月,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七年拼搏后,2011年,国务院批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2009年,福建举全省之力建设平潭综合实验区。
2011年,平潭综合实验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几年,平潭海峡大桥双向贯通、平潭口岸封关运作、“海峡号”定期往来两岸、台资企业相继入驻。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调研时,专程驱车前往平潭综合实验区实地考察。他指出,平潭综合实验区是闽台合作的窗口,也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一定要创新体制,保护好生态,深化两岸经济和产业合作,真正建成两岸同胞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
2015年,福建改革开放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步伐越来越快:
3月,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明确“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海丝核心区”建设由此启动;
4月,福建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并发布30项标志性改革举措;
8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19年)》出台,提出打造福建产业发展新高地;
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福州新区;
11月,省政府先后发布《关于支持福州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
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创建自贸试验区,打造经济新增长极,福建将一个个中央决策转化为“福建行动”,开放的脚步不停歇。省委书记尤权指出,福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扬爱拼会赢、敢为人先的精神,以更加开阔的胸襟和眼界,冲破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开创福建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服务大战略 构筑大格局
穿越时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走进今日中国发展蓝图。
“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自贸试验区建设……一系列完整配套的战略举措和布局,把我国的对外开放提高到了新水平。
同在“地球村”,服务和融入国家开放发展大战略,福建如何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从“闽江口金三角”走来的“福州新区”正以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推进基础设施、城市建设以及产业发展。
福州新区围绕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扩大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的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去年共对接重大产业项目200多项、总投资超过2500亿元。京东方第8.5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动工建设,未来有望造就新的千亿产业集群。
今年1月,福州新区建设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现场就对接央企、国企项目64项,总投资3315亿元。三峡集团拟在江阴建设三峡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项目,中铝集团拟在闽台(福州)蓝色产业园选址投资铝精深加工项目,中核集团拟在福清建设核电装备产业园……福州新区,持续释放出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
与此同时,福州市积极统筹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等各类专项规划,搭建“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大力推广PPP模式,鼓励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新区开发建设,打造创新之区、活力之区。
与福州新区建设一样,锐意创新,先行先试,是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主基调。
自去年4月挂牌以来,福建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只争朝夕,攻坚克难。
短短一年,福建自贸试验区着眼于建设“改革创新高地”,密集推出160项创新举措,其中63项为全国首创。
挂牌仅半个月,全国首张“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就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发出。这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让企业注册手续从七八个部门“跑断腿”,简化为填一张表、立等可取。五个月后, “一照一码”在全国复制推广。
一年里,简化原产地证提交需求、出境加工、委内加工、货物分类监管等4项举措,也被复制推广到全国,50项改革创新成果分批、分期在省内推广。
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让融资租赁、食用油脂加工等原本受限的行业外商投资再无障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运行,实现关检“一站式”申报与查验和通关作业无纸化,企业货物申报时间从4个小时减至5-10分钟……
各领域的开放、全方位的改革,不断释放创新红利,激发市场活力。截至今年3月底,福建自贸试验区共新增企业26722户,较挂牌前增长4.2倍。
引进来,走出去,福建转身向海,大潮澎湃。
着眼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海丝核心区”建设,正让福建与世界全方位连通。
去年以来,厦门-文莱直航包机,厦门-阿姆斯特丹、福州-悉尼、厦门-悉尼等航线相继开通,架起了一条条福建连接世界的空中“丝路”。“两集两散两液”核心港区加快建设,让我省沿海港口实际吞吐能力达近7亿吨,世界最大的各类主流船舶均可停靠。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新增6条东南亚航线,由福建始发的“海丝”航线达到18条。合福高铁全线贯通,福建与华中、华北、东北地区交通更快捷。“台平欧”海铁联运列车开通,辐射中西亚约10个国家、欧洲28个国家,串联起海陆“丝绸之路”……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端表示,福建交通正从过去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发展到总体基本适应、局部适度超前,为“海丝核心区”提供有力支撑。
“海丝”助力,我省与沿线国家经贸交流持续升温,新兴产业发展亦不断提速。
位于福州马尾的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采取“线上交易、线下交收、人民币结算”,通过“互联网 ”改变了传统渔业贸易模式。正式对外运营至今,已实现线上总交易量约3.7亿批次,交易总额超过2400亿元。
平潭综合实验区抓住跨境电子商务方兴未艾的机遇,构建经由福州长乐机场转关的欧洲通道、由福州江阴港转关的东南亚通道、经由平潭澳前码头的两岸通道,打造大物流、大通关格局,吸引加拿大、新加坡、台湾等地的跨境电商企业纷纷落户。
与此同时,一批闽企携福建人的智慧与拼劲,勇闯天涯。
中国武夷利用非洲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打开了以肯尼亚为中心的非洲区域市场,2015年新签20个国际工程承包合同19.7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9.25亿元;福建水产企业凭借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远赴东南亚开展水产养殖,恒盛昌、宏龙等6家企业已在印尼、缅甸建立了7个养殖基地和海水网箱养殖基地,总投资达6亿美元……
去年,在全球经济依旧低迷的形势下,福建对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仍强势增长5%,对外投资同比增长近3倍。
福建,张开双臂,拥抱世界,构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开放发展大格局。
创建新体制 培育新优势
改革创新,是推进开放发展的最大动力。
2015年5月27日,在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改革,增强改革意识,提高改革行动能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探索新机制,须有新作为。
“福建在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必须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带动全面深化改革攻坚突破,持续释放改革红利,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省长于伟国表示。
下好简政放权的“先手棋”。2014年以来,省级直接行使的行政权力整合精简3827项,精简率达48.6%;省级公共服务事项整合精简380项,精简率35.6%;省级仅保留行政许可事项312项,不再保留省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同时,253项省级行政许可事项下放到福建自贸试验区,办事不出区;省发改委将18项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事项赋予福建自贸试验区各片区管理;平潭等重要经济增长区域被赋予省级行政职权。
减彻底、放到位,根本是要优化服务。
去年7月1日起,福建自贸试验区平潭片区实行投资管理体制“四个一”改革,将投资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涉及的147项审批事项合并为26项,整合为规划选址与用地、工可批复、施工设计和招投标、统一竣收等4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均采取“一表申请、一口受理、并联审查、一章审批”的综合审批。
这项改革举措,将整个审批过程的99个章变为1个章,256项申请材料精简到19项,审批时间压缩三分之二。
放管结合,简政放权更加有的放矢。
在省工商局牵头下,福建在全国率先推出自贸试验区事中事后监管底线清单,清单提出了55个监管风险点及88条防控措施,依靠信息化监管防控等手段,进行动态、科学监管和防控。
创新外商投资管理服务机制,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
福建自贸试验区对负面清单外领域的外商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以来,截至今年2月底,通过备案设立外资企业996家,合同外资金额67.47亿美元,分别占新设外资企业数和合同外资金额的98.2%、99.1%。而对于一般境外投资项目和设立企业,福建自贸试验区同样实行了备案制,取消企业对外投资外汇行政许可,下放银行直接办理,企业对外投资备案证书申领当日即可办结。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通关环境。
“过去报关报检就像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战争。”福州外轮代理有限公司的单证操作员刘燕莉说。福建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运行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共同“入驻”,让货物进出口实现了“一单多报”。
去年7月24日,厦门海关在关区内的业务现场全面启用一站式查验场,实现关检“一站式”查验全覆盖。以往对同一票进出口货物进行查验时,关、检需要分两次到码头进行吊柜、运输、开箱、掏柜、查验,如今两部门对同一进出口货物只要一次开箱检验,可以减少30%的重复申报项目,每个集装箱节约成本600元。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就是努力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福建探索创新体制机制,既需勇气,更显智慧。
风正帆悬,急流勇进,福建开放发展稳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