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宝在设计木雕摆件。 上月,一向默默无闻的徐元宝突然成了新闻人物——作为莆田市工艺美术界代表,他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莆田是工艺美术之乡,徐元宝能在高手如云的工艺美术界脱颖而出,得益于他对传统雕刻艺术的坚守与传承,凭借的是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上世纪90年代初,仙游古典家具行业正在起步,许多雕刻师傅被家具企业高薪聘用,但刚出道的徐元宝血气方刚,不为所动。1994年初,他找人合伙办起了度尾镇书潭珍藏坊名木艺品厂。徐元宝说,他需要一个传承、弘扬木雕技艺的创作空间,所以选择办厂,取名“珍藏坊”,旨在传承中创新,把每件工艺品做成值得珍藏的精品。 红木小件的质材源自于红木家具的“边角料”。“红酸枝、小叶紫檀等的边角料也是中上等的红木材料,烧掉或当作废物处理,实在是太可惜了。”徐元宝说,他为此针对这些边角料进行研发,利用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特点,开发出文房用品、餐厅用品、客厅及卧室摆件等系列工艺品,投放市场后深受欢迎。于是,他扩大厂房、广聘师傅。那时,每天都有整车整车的边角料送到厂里,而厂里的木雕师傅却越招越缺。为何?“因为看到生意红火,学到一点技术都想出去另起炉灶。”徐元宝说,如今红木小件发展成当地的一个特色产业,他为此感到欣慰。 长年的专攻,如今他的“珍藏坊”开发的木雕小件共有书房、厅堂、卧室、餐室等四大系列130多个品种。精益求精,徐元宝根据各种不同的材质雕出了不同风格的精品。徐元宝善于传统题材现代表现,传统技法与时尚外形的有机融合,构筑了他鲜明的木雕艺术体系。 “欣赏他的作品,就像是在赏一幅画、品一首诗。”中国家具协会副会长陈宝光对他的雕技赞不绝口。 今年44岁的徐元宝出生于“木雕之乡”仙游县度尾镇的一个工艺世家。在青涩年少时,他邂逅了莆田传统木雕艺术,从此与雕刻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初中毕业后,他跟随村里的木雕师傅赴福州、泉州、深圳等地,为大户人家的家具或当地的寺庙古建及佛像雕梁画栋;18岁时,传统木雕所涵盖的古典人物、花鸟虫草、飞禽走兽及生活吉祥等几大题材的设计与雕技,他都能熟练掌握,特别是雕刻难度最大的“浅薄雕”,他也运用自如。 埋头苦干只能做个雕工,只有不断学习、提升才能成为雕刻大师。徐元宝注重外出学习交流,多次走进大学深造。同时,他坚持撰写创作手记,每件作品包含原材料解剖、创意构思及成品全过程,操刀技法、相木技巧、创意技能等,都记录在案,并据此写出多篇观点新颖独到的论文,发表在《海峡工艺美术》《世界遗产》等杂志上。 凭借20多年对传统雕艺的执着与坚守,以及独特的雕艺与创意的融合,徐元宝创作的作品先后获得“山花奖”“百花奖”等国家级、省级等各级各类奖项60余次,多件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省工艺美术珍品馆、省艺术馆、省民间艺术馆等永久珍藏,并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莆田传统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善品传天下,书香育后人。徐元宝注重培养后辈新人,至今已带出了160多个能独当一面的高徒,其中50多人已成为高水平的工艺师。“把‘珍藏坊’当成传习所,希望把传统的雕艺传承下去。”徐元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