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泉州市派德化县驻村蹲点工作队发起“一碗鸡汤”行动——向该县山区贫困家庭赠送黑鸡苗,然后在互联网上发动泉州的孕产妇家庭认购扶贫鸡。通过这种“另类”的精准扶贫,德化县数千个山区贫困家庭走上了家境改善和致富之路。这一扶贫模式,短期内产生了较强的社会效果,还吸引了省内外不少考察团前来取经。 随着精准扶贫的大力推进,扶贫有效性这一话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热点。围绕如何拔掉贫困山区和贫困家庭的穷根,各地开展了很多探索与尝试。“一碗鸡汤”行动,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作为较为成功的精准扶贫案例,“一碗鸡汤”行动至少传递出如下信号和思路: 首先,扶贫应由传统的输血转向造血。 传统扶贫模式多以慰问式进行,以扶贫人员发放慰问金为始,以贫困户领到慰问金为终,往往慰问时轰轰烈烈,慰问后冷冷清清。这种扶贫,通常只能解贫困人员一时之需,短期内暖了贫困人员的心,却没有解决他们的长期贫困问题。 “一碗鸡汤”行动,正是从造血的角度着手,从供需两端发力。在供给端将过去的扶贫资金转换成黑鸡苗,在需求端发起认购扶贫鸡。两端发力,给贫困人口带去的是持续的致富能力。他们的造血功能得以大幅提升,这样的扶贫就有了实效性和长久性。如今,在德化县龙门滩、水口等偏远乡镇乡村的贫困家庭,几乎家家户户养起了驻村蹲点工作队送来的黑鸡。这些土黑鸡养大后,一只能卖到一百多元。一些贫困家庭,依靠黑鸡养殖,一年新增收入超过3万元。 其次,扶贫应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 “一碗鸡汤”行动之所以成功,最为关键的是解决了下游需求问题。互联网经济和电子商务正加速进入繁荣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原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传统的销售模式。网上销售变成了一股潮流、风尚,甚至是趋势。运用现代网络技术认购扶贫鸡的做法,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种做法,从过去的“点”对“点”,转变为“点”到“面”和“面”到“面”,覆盖面和有效性得以大幅提升。 其三,扶贫可与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相结合。 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农村空心化问题开始凸显。农村人口大量进城,主要源于农村缺乏发展机会。改变和扭转这一局面,必须提升农村的吸引力,让农村人找到事业发展的舞台。“一碗鸡汤”行动,不仅留住了大量原有农村人口,还吸引了一些外出打工者返乡,让他们找到了发展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农村空心化这一难题。 精准扶贫,关键在于有效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一碗鸡汤”行动解决了黑鸡的供与需,提高 了贫困人口收入,缓解了 当地农村的空心化,这样的扶贫精准、实效、长久,值得关注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