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上后(左一)走访低保户。 放养在林间的鸡群。 李上后是霞浦县水门乡承天村第二个考上大学的人,也是第一个选择回乡养鸡创业的大学生。 承天是霞浦有名的贫困村,地处水门东北侧,村庄偏远落后,许多父母都认为儿女只有考上大学,才能真正跳出“农门”。2003年,李上后继哥哥之后,成为村里第二个考上大学的人,并于2006年顺利毕业。毕业后,他进入福建华冠光电有限公司工作,任设备工程师,月薪3000元。 “只要努力,在公司也有机会升职,但我发现这种一眼就能看到底的未来不是我想要的。”工作了几年,李上后试图寻找新的出路与机会。 “我时常收看央视的《致富经》,里面经常介绍乡村农民创业致富的故事。我心里也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2010年4月,李上后毅然辞职,雇了一辆货车,载着从南通购买的600羽鸡苗,返回老家。 父亲看着眼前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鸡,对李上后说:“你既然要回来养鸡,那把家里的养猪场也接手过去,养猪场的十多万元债务也由你负责偿还。”父亲试图让李上后知难而退。 600羽鸡苗运回后,李上后在山脚下盖了一座简易鸡舍进行饲养。由于资金不足,平日,摘些猪吃的野草掺着米糠给鸡吃。在他的精打细算下,第一批鸡于2010年9月成功出栏,净赚了7000元。李上后干劲十足,很快又购买了第二批鸡苗,并将规模扩大到800羽,不料却迎来了沉重的打击。 他说:“鸡苗注射了禽流感疫苗,原本要等半个月后,鸡苗体内产生了禽流感抗体,才能放养。我当时不懂,仅过了3天,就把它们放到林子里。结果,全都染病而亡。” 这次打击让李上后措手不及,但也使他明白,仅凭满腔的热情进行创业是难以成功的。他开始逛论坛、买书籍,常常向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咨询学习……拼命地充实和丰富家禽养殖方面的知识。 调整好状态,2011年,李上后向大学同学借了8000元,另外选址搭盖鸡舍,并新进了600羽鸡苗。他说,原先的鸡舍坐南朝北,环境湿寒,且地势低洼,容易积水,滋生病菌。 鸡苗圈养了一个月后,开始在林间放养。白天,小鸡在林间自由活动、觅食,待日落归巢后,再喂些稻谷。“这批鸡养了半年顺利出栏,其中一半都送给亲戚朋友还有同学品尝。”李上后说,“虽然没赚钱,但是这种放养的生态鸡,鸡肉鲜美,通过大家的口口相传,迅速建立了很好的口碑,成功地打开了销售市场。”这一年,养殖场土鸡出栏量达1400羽。 2013年,李上后着手扩大养殖规模,购买货车,并新建了3座鸡舍,2015年组建山野农业专业合作社,并利用互联网,实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年出栏土鸡量达2000多羽,收益达16万元。 2016年,福建省开展“百企挂百村”活动,福建纵横集团挂钩帮扶承天村,李上后了解到,纵横集团旗下有多家酒店,年需求土鸡量近7000羽,他抓住机遇,与该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开始订单生产,迎来了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今年打算新建4座鸡舍,将土鸡的年养殖量从2000多羽增加到6000多羽。”李上后踌躇满志。 随着养殖事业的发展,李上后开始寻思着帮助村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 2016年,承天村开展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李上后在该村两委的牵线下加入帮扶队伍,并进行入户走访。他说:“贫困户有的是因病致贫,有的由于缺少资金、技术,找不到出路。” 为了帮助群众摆脱现状,李上后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动员贫困户进行土家禽养殖。他将多年来掌握的科学养殖技术和管理知识传授给贫困户,并根据他们的意愿,免费供给禽苗,与他们签订帮扶合作协议,承诺最低以市场保护价进行产品收购。 低保户翁啟英年近70岁,女儿已嫁到外村,她与丈夫二人都身有残疾,无法劳动,唯一的生活来源便是家中的2亩茶园。由于疏于打理,产量少,价格低,所得收入难以为继。 今年4月初,翁啟英夫妻从李上后那儿领养了10多羽小鸡。李上后每隔两三日就到他们那儿查看小鸡的生长情况。李上后认真负责的态度,让翁啟英夫妻服了“定心丸”,对养殖脱贫有了信心。4月中旬,夫妻俩又领养了60多羽小鸡。 与翁啟英夫妻一样,村里10多户贫困户在李上后的带动下,也陆续开始养殖。李上后成立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得到乡亲们的普遍认可,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户要求加入合作社,目前,入社农户已有20多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