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芯集成电路制造项目。 陈智明摄 走进位于厦门火炬高新区(翔安)产业园区内的联芯集成电路制造项目现场,项目建设紧凑而有序地进行着——厂房外,配套建设、绿化带种植如火如荼;厂房内,生产核心设备装机有条不紊。预计今年12月,这个我省最大的12英寸晶圆项目将正式投产。 以联芯集成电路制造项目为代表,厦门火炬高新区把延伸产业链、挖掘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和做好营商服务链作为抓手,大力吸引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壮大产业规模,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征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把园区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数据显示,今年1-5月,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增长9.6%,高于全市增速1.9个百分点,环比上月提高了2.2个百分点;1-5月,共引进企业309家,注册资本总额27.56亿元,其中注册资本超亿元的企业6家。 提服务,引大项目汇聚 “从2014年10月签约到正式动土,短短几个月就完成了项目建设前期的各项程序。”在联芯集成电路制造(厦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耀辉看来,“火炬速度”让企业深深感受到了高新区招商引资的诚意和热情,并最终促成了项目落地。 联芯集成电路制造项目是由世界排名第二位的晶圆代工企业——台湾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厦门投资的12英寸晶圆厂项目,总投资62亿美元。晶圆是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核心,而代表着目前芯片代工国际先进水平的该项目落地,无疑将为厦门的产业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 联芯集成电路项目只是厦门火炬高新区招大引强的一个缩影。厦门火炬高新区已成为众多企业投资的宝地,一批具有带动产业集聚效应的龙头项目在这里落户——天马TFT平板显示二期、三安LED产业化项目和集成电路项目、清华紫光集成电路产业园项目、日本电气硝子玻璃基板项目、ABB工业中心项目等,项目总投资达近千亿元,建成达产后新增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 成为大项目汇聚的创新高地,火炬高新区靠的是不断修炼内功,提升服务品质。通过优化营商环境,火炬高新区推出了“管委会统筹决策、各单位协同、各环节联动”的招商改革举措,建立了从项目线索、洽谈、落地等“纵向到底”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进一步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北京、深圳招商办事处已经设立,台湾招商办事处也正在加紧筹备中。签约台湾拓墣研究所等第三方中介机构,以顾问咨询合作方式广开招商引资渠道。 日前,厦门市外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国内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表彰了一批2015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火炬高新区荣获全市参评单位项目品质奖第一名。火炬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高新区将大力提升企业服务水平,积极组织企业推介活动,并对科技含量高、成长潜力强的企业,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做大做强。同时,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重创新,力促产业转型 施耐德电气信息技术(厦门)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施耐德电气在火炬高新区设立的子公司,自成立以来,该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一直都是厦门的重点税源企业之一。火炬高新区已成为施耐德电气的重点发展区域,近年来不断向高新区倾斜更多的资源,其供应链上下游的各类企业也接连进驻高新区。 大项目的落地不仅为火炬高新区带来了诸多“巨头”,拉动了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创新的理念和技术。 根据天气的状况,路灯就能自动调节亮度;借助紫外线的光照实现对饮用水的杀菌净化;通过对新的导热材料的研发,延长LED灯的使用寿命……一连串看似大胆超前的想法,正是开发晶照明(厦门)有限公司正在着力研发的新产品和新领域。 “智慧照明将是企业重点投入的一个领域。”开发晶(厦门)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作为一家LED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他们十分重视技术上的创新和市场的需求,为此,企业不断在技术上探索创新,并在企业内设立专门团队,针对未来两三年的市场需求,开发前瞻性的新产品。目前,企业已经申请了38项专利,其中,有17项获国家专利授权。去年,开发晶实现了5亿多元的营收,今年还将有50%-60%的成长。 “十三五”期间,火炬高新区还要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中国行业巨头及研发机构。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火炬高新区企业整体从“质”和“量”上都将实现更大的飞跃。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火炬高新区将按照产业发展路线图,集中力量发展集成电路、LED、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清华海峡研究院、中关村管委会、中电集团、产业联盟、中介咨询机构等平台作用,强化关联性优质企业配套跟进,形成项目建设梯次推进、滚动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