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每天可以捡300多个鸭蛋,有200多元的收入。今年卖了200只鸭子,收入1.6万元,这边还存栏900多只……”10月30日上午,龙岩连城县塘前乡上琴村。一个7亩多的大水塘里,近千只白鸭围着正在投草料的主人叶水旺“呱呱”叫着,62岁的老叶则乐呵呵地对记者说着今年的收成。“我这塘里的水是没有污染的山泉水,水质非常好。”叶水旺说,鸭子是用山泉水养殖的,又投食青草料,肉甜蛋鲜,市场销路很好。 据了解,叶水旺由于因病返贫,驻村第一书记欧阳建筑和村干部考虑到他有养殖白鸭的经验,决定将村里的水塘租给他,并帮他贷款3万元,办起了白鸭养殖场。 今年,连城县立足传统农业产业,结合现代特色农业,实施“4+X+1”特色产业扶贫思路,“4”即红心地瓜、连城白鸭、花卉苗木、竹业四大优势农业产业,“X”即红衣花生、百香果、金银花、山鸡、梅花鹿等小规模特色种养业,“1”即富硒产业。挂钩干部进村入户走访调查,帮助贫困户找准穷根,并结合所在地的资源优势、特色产业优势和贫困户家庭实际,引导推荐他们从百香果、中草药、黄兔等20个周期短、资金少、见效快、销路好的“短平快”种养项目中选择适合的脱贫项目,做到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帮助贫困对象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目前,全县有995户贫困户落实特色产业发展项目。 二 在连城县一家地瓜干生产厂,女工谢淑群正认真地分拣着地瓜,“这种发霉的一定不能用,不光口感不好,还对身体有害”。谢淑群是莲峰镇姚坊村重点扶贫对象,丈夫去世多年。她既要照顾老人,还要供孩子读书。“今年镇里安排我到公司上班,工作很轻松,每个月有近2000元的收入。我们一家有了安稳的生活,我很珍惜这份工作。”谢淑群眼圈泛红地说。 据企业负责人罗远雪介绍,为了带动贫困户脱贫,企业优先安排周边村庄的贫困户进厂务工,有20多名像谢淑群一样的贫困户成为企业员工,靠工资收入改善生活,走上脱贫路。同时,企业还与17户贫困种植户签订地瓜干收购合同,种植面积2亩至15亩,全部以保护价收购,确保种植户的利益。同时,为扩大生产,企业还争取了50万元的贴息贷款扶持。 连城县立足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参与精准扶贫,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就业+订单农业的模式,为贫困户提供削皮、装卸、包装、物流、销售等门槛比较低的就业岗位,满足贫困户的就业需求,增加他们的工资性收入。其中,连城地瓜干协会带动20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实现年人均增收1.7万余元,全县33家地瓜干企业与574户贫困户签订地瓜保护价收购合同,种植面积近2000亩。 三 “我们要做的就是:支持家乡农业,购买家乡特产,助力精准脱贫。”连城县宣和乡电商班村助负责人吴铨远对记者介绍说,他利用连城同乡网络互助协会搭建连乡土特平台,销售当地的土特产,目前销售额达200万元,带动农户70多户,其中贫困户达20余户。 连城同乡网络互助协会成立于2014年,目前会员有8000多人。协会成立的宗旨之一,就是“共享老乡人脉,探索农产品电商路”。近两年,协会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在全乡13个村建立村助连乡土特平台,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电商扶贫,通过网络增加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销量和附加值,破解土特产难销问题,带动贫困户增收创收。 “有了村助,销售不成问题。”今年57岁的上曹村民曹千百家里没有劳力,虽然他是百香果种植行家,但怕卖不出去不敢种。今年村里建起村助连乡土特平台,他也将闲置的7亩地全部种了百香果。他拿着一个硕大的百香果,对记者说,这里气候和地理条件都很适合百香果的生产,个大味足,大家都爱吃。现在是百香果的成熟季,目前通过村助平台,他已销售8000多元。如果全部卖出去,收入能超过4万元。 “产品有特色,销量在不断增长。”吴铨远说,这些天,仅百香果一项,他每天出单在100单以上。最多的一天,出单200多单,达1000多斤。产品还供不应求。村助以略高于当地市场价的价格收购产品,尽量保护农民的利益。目前,莒溪、朋口村助服务站正在建设中。下一步,他准备在全县推广,让更多的连城特产上线,通过连城老乡,把家乡的农产品销售出去。同时,助力贫困户脱贫,每一个村助点直接与贫困户挂钩,为贫困户提供种养技术指导,将其产品包装上线,增加贫困户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