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色旅游”成为热词。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随着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纪念日相继到来,红色旅游更是迎来小高潮。 宁德市蕉城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便以“红色”为主。数据显示,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蕉城累计接待游客17.71万人次,旅游收入1.2397亿元,创下新高。2015年,蕉城接待游客285.8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5%、19.6%。 经数据比对可看出,在经济新常态下,旅游产业增速在各大产业中可谓异军突起。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旅游扶贫备受重视。作为红色旅游资源集中的区域,蕉城较早将红色旅游发展融入扶贫开发的大局,一系列做法值得借鉴。 红色资源集中之处,往往在“老、少、边、岛、穷”地区,贫困人口较为集中,以红色景点打造为契机来抓扶贫,靶向更明显,措施更精准。据介绍,蕉城红色旅游资源约有78处,在当地旅游资源中占较大比例。既有近代史革命遗址,又有当代军警民共建革命事迹的三都澳以及桃花溪、百丈岩等著名景点。在开发前,这些地方不是山川海岛,就是偏远地区,周边百姓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打造红色景点,基础设施必然要跟进,这就解决了长期困扰这些区域经济发展的交通、配套设施问题。例如,该区为促进支提山红色旅游发展,斥资2.3亿元新修九贝红色旅游公路,直接受益的老区人口达10多万人,极大带动了周边地区的扶贫开发。同样,去年初以来,蕉城抓住申报全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验区的机会,创建支提山国家AAAA级旅游区,并拓宽改造飞鸾至三都疏港公路等,改善三都澳旅游基础设施。这些项目的实施,提升了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了旅游目的地的形成,也为周边群众脱贫创造了更多条件。 同时,红色旅游的发展可带活乡村人气,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提供更多商机。如闽东独立师诞生地霍童镇桃坑村,一度经济困难,去年初村里仅有约100人。随着红色旅游景区的打造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游客蜂拥而至,村民在家卖土特产都赚钱。随之,村民纷纷回乡建房、种养、开农家乐,今年村里常住人口增至约400人。 如今,红色旅游热潮在全国各地频频兴起,对红色资源开发也提出更高要求。对蕉城来说,要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释放扶贫效益,还存在着不少困难。 首先,过去学界对闽东革命根据地的关注程度不够,在全国众多红色旅游资源中,蕉城红色旅游的知名度还不高。此外,当地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区域的经济基础较差,制约着开发建设水平。一些红色旅游景点尚处在初期开发阶段,一批战斗遗址、革命烈士墓地和革命家故居亟待整修、保护和开发。另外,景区所在地的基础设施不健全,也制约着旅游的服务水平和消费档次。 其次,从产业运营的角度看,旅游产品小、弱、散,产业整合功能弱。蕉城的78处红色旅游资源中,除支提山、桃花溪等红色旅游点较为集中外,其他的点都较分散、弱小,难以产生整体效益。 针对以上问题,目前,蕉城已开展红色旅游资源调查摸底,编制《蕉城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将区域内的红色文化资源分成“支提圣境、芦荡火种”“军港风情、海军摇篮”“第一洞天、千年古镇”“传奇畲族、忠诚山哈”四大主题串联,引进全域旅游的理念,提升旅游的品位、知名度及经济效益,更好地服务扶贫开发大局。 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值得称道,但能否取得实效,还得看能否持之以恒。蕉城实践的成效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