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文化> 民俗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九旬老太年年做花灯赠儿孙
2017-02-15 10:22:0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靖 我来说两句

黄快阿婆在做花灯

今年元宵节前,惠安县崇武镇靖江村的黄快阿婆又忙碌了好些天,忙着为儿孙做花灯。黄快阿婆今年90岁,儿孙满堂。她每年都要做几十盏花灯,让小孩人手一盏,或者各自挂在家里,增添喜气。她这一坚持已近70个年头。

巧手:土办法扎出莲花灯

黄阿婆满头银发,但仍耳聪目明,身体康健。

在她家餐厅里,七八盏做好的花灯一溜儿地挂在绳上,红白相衬,煞是好看。餐厅茶几上,摆放着蜡烛、小刀、浆糊、竹片、包装绳、各色花纸;茶几边上的纸箱里则堆放着折好的白色花瓣。双手沾满红颜料的黄阿婆正在桌前专心做着花灯。

这种花灯俗称莲花灯,底下是绿纸围成的圆锥形状,上面套着莲花灯笼,边上还有三支凌空而起的花朵,或红或黄或粉,俏丽灵动,与莲花相得益彰。花灯依土法制作,工序繁多,做成一盏并不容易。

“莲花由五层的花瓣交叉堆叠而成,每层需要6个花瓣。”黄阿婆演示着如何做花瓣。她把白纸裁成长方形,附在一个圆木滚上,用粗线均匀地在纸上缠绕,绕完后将纸张由两边向中间挤压,松开粗线后,体现花瓣特征的细密条纹就出现了。

白纸的一头还要染点红色,才够喜庆。她买来“红花米”的红颜料兑水,用牙刷蘸些,用小竹片刮擦牙刷,染料就会溅射到白纸上,白里透红,十分雅致。然后,把纸张一头用细线扎住,另一头糊到竹架上,一朵饱满得有如鼓起的船帆的花瓣就做好了。当它们簇拥在一起,一朵活灵活现的莲花就出现了。

黄阿婆做花灯几十年,经验丰富。做花灯骨架时,她会用烛火烤烤,竹片就容易弯曲;做卷曲的花朵时,她用筷子沿花纸各个角卷起来,最后由纸张两边往中间挤压就好了。

情浓:30多盏花灯传递祝福

“以前,孙子、孙女经常央求我做花灯,我就一直做下来了。”黄阿婆透露,10多岁时她开始从事传统扎花。这种花是结婚、过节时,女人插在头上,寓意吉祥喜庆日子红火。当时用香烟壳子打样,再用丝线缠绕成各种图案,很考验人的手功眼功心功。她因此掌握了这些技艺。

现在年龄大了,家里人多劝她不要再做了。但是,黄阿婆乐在其中。每年年前她就开始筹备,一直到元宵节前才做完。

“我有七个儿子,两个女儿,全家50多口人,不少出门在外,厦门、北京、美国都有。”黄阿婆介绍,元宵节家里要点灯,孩子要游花灯,这是民俗,“我做好花灯,儿孙就不用到外面去买。”

黄阿婆通过这一盏盏花灯,传递一份亘古不变、淳朴美好的亲情和祝福。今年黄阿婆做了30多盏花灯。其中两盏是要给出生不久、远在美国的两个曾孙,“我儿子会把花灯的照片发给他们的。”她笑呵呵地说道。巧的是,采访当天,黄阿婆的又一个曾孙出生了!看来,花灯还得再添一盏。(曾志刚 文/图)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