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分类保障,初步完善服务体系 邵武市共有孤儿、困境儿童732名,其中儿童福利院有孤儿36名、社会散居孤儿6名、低保家庭儿童575名,自身困境儿童和监护困境儿童115名。 2014年,全国第二批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地区名单公布,邵武市名列其中。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旨在扩大儿童福利范围,建立健全惠及所有儿童的儿童福利制度和服务体系。作为全省首个试点县(市),在省、南平市民政部门具体指导下,伴随着试点工作的展开,邵武市732名困难儿童被纳入新的“关爱”视野。 据张继荣介绍,此前民政部门更多关注的是孤儿,虽然也关注过家庭中的困难儿童,但是从未将救助对象和标准进行明确规定、详细划分。适度普惠是一个新理念,既要分层次、分类型,也要分标准、分区域。“按照试点内容要求,儿童普惠的程度确实提高了,原来一些不曾被纳入救助的儿童群体也被纳入,比如残疾儿童,以前只归在残联救助体制下,现在也归纳进来。” “在工作推进中,我们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缺经验、缺钱。”张继荣说,适度普惠,关键要把握这个“度”字,邵武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市财力,建立分类保障制度,在继续做好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基础上,把重残、重病等自身困境儿童、监护困境儿童优先纳入儿童福利保障范围。 邵武在每个村均配置一名儿童福利主任,由其了解所在村每个困难儿童的情况。困难儿童按照孤儿、困境儿童、困境家庭儿童、普通困难儿童(留守儿童)4个层次,分成不同类型建立档案。建立档案后,再由市里各相关部门配合,针对各个村的实际情况、困难儿童的具体状况,为他们提供申请各种社会保障等服务。比如,没落户口的先解决户口问题;对监护困境儿童、自身困境儿童人数多的村子,集中提供急需的福利支持和医疗救助。 目前,依托村级儿童之家建设,邵武市建立起深入村庄、综合全面的困难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初步完善了基础儿童福利服务体系。 调动社会力量,期待各方形成合力 困难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中不少孩子心理敏感脆弱,需要社会更加细心地呵护。村级儿童之家的设立,为他们提供了健康成长的平台和条件。 洪墩镇水口寨村儿童之家管理人员袁仁花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她说,村里有个孩子叫小曦,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爷爷奶奶身体不好无力照顾,他以前不爱说话,你问什么,他的回答都是几个字,而且害怕见到陌生人。经过几个月的集中照顾,小曦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性格开朗了,与人交流也更加活跃了。 “孩子留守在农村,最大的心理问题是孤独感。较长时间缺少父母关爱,而且处在‘离群’状态,对孩子性格培养十分不利。而时下留守儿童中,还有不少是低保、困境家庭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教育等问题让人担忧。有了儿童之家,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宝积村党支部书记邱丽玲说。 然而,做好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仍是任重道远。“儿童之家建设最难的就是资金问题。我们村里钱不多,你看,这里的条件还是比较简陋,我们只能尽力布置得温馨一点。”邱丽玲期待有更多社会力量加入,让农村困难儿童有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成长环境。 据介绍,邵武市已在调动社会力量方面进行尝试。例如,教育、民政、妇联、文明办等单位积极牵头,以村儿童之家为主阵地,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关爱孤儿和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牵手行动”“爱心家庭”“爱心妈妈”等结对帮扶活动;壮大志愿者队伍,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对困难儿童学习、生活进行教育和帮扶;设立“心灵网吧”,开通针对儿童的24小时服务热线,由儿童心理专家和专业志愿者答疑解惑,帮助困难儿童以更加积极、自信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傍晚时分,离开宝积村儿童之家时,欢快的歌声让记者眼前浮现出一幅美好画面,在社会各界不断关爱之下,这些孩子们更加健康、更加快乐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