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寨村依托老人幸福院建设儿童之家
宝积村儿童之家,吴菊妹(右一)正带着孩子们做游戏。
东南网2月2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魏桂莲 实习生 郑鑫 林小雨 文/图)
新闻背景
2014年,邵武市成为全国第二批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地区;2015年,该市被确定为全国“百县千村”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是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项目新增的89个县(市、区)之一。近年来,邵武积极开展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福利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百县千村”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解决儿童福利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递送问题。该市以试点建设为契机,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和实践,率先建立起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初步形成基础性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当地困境儿童的生存和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邵武市创建农村儿童之家的做法,得到了省民政厅的肯定。
利用已有资源,创建村级儿童之家
“每年过完元宵节,儿孙们就外出打工了。过去日子过得寡淡,我们想出门走走,总被重孙拴着,既不放心又要操心。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吃过早饭就带着他过来,他在楼上和小朋友玩耍,还有老师给他们讲故事、教唱歌,我们就在楼下看看电视、聊聊天,经常一待就是一整天。”村民江仁爱一家四代同堂,自从村里建起儿童之家,她每天都带着重孙在这里活动,孩子安全添了保障,有老师、有玩伴,她和老伴也都放心了。
“以前,没到上学年龄的孩子,每天都在村子里瞎跑瞎闹,我们年纪大了,照看起来真是力不从心。现在好了,把他们往这一放,我们省心,孩子开心。他们在这还能学到一些知识,明白一些道理。再说,有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老人院也变得热闹多了。”70多岁的村民黄敬梁乐呵呵地说。
这里原本是邵武市大埠岗镇宝积村老人幸福院,在这栋装饰一新的二层小楼里,如今一楼仍是老人院,二楼已变成儿童之家。儿童之家于去年9月投用,室内摆放着小桌椅、电视机、儿童图书等,100多平方米的游乐场里有各种玩具,俨然是个“迷你版”的幼儿园。
儿童之家的吴菊妹老师告诉记者,她曾是当地一所学校的教师,儿童之家开办之后,当了30多年教师的她被聘为管理人员。此外,她还是村里的儿童福利主任,要定期做家访,填写本村儿童调查登记表,为村里孤儿、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建档。
邵武市民政局副局长张继荣介绍,农村儿童面临的一些问题尤为突出。比如,老人精力不足、文化不高,令留守儿童暴露于各种人身安全风险中;一些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孤僻倾向,存在社交障碍。“要将这些孩子集中照顾,首先要解决场地问题。”他说,在全市范围调查中,发现每个村的老人院都可以腾出活动场地,于是村级儿童之家就在老人院落地。
如今,邵武市已在宝积村等10多个建制村,依托老人幸福院办起了儿童之家,老人院也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实施分类保障,初步完善服务体系
邵武市共有孤儿、困境儿童732名,其中儿童福利院有孤儿36名、社会散居孤儿6名、低保家庭儿童575名,自身困境儿童和监护困境儿童115名。
2014年,全国第二批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地区名单公布,邵武市名列其中。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旨在扩大儿童福利范围,建立健全惠及所有儿童的儿童福利制度和服务体系。作为全省首个试点县(市),在省、南平市民政部门具体指导下,伴随着试点工作的展开,邵武市732名困难儿童被纳入新的“关爱”视野。
据张继荣介绍,此前民政部门更多关注的是孤儿,虽然也关注过家庭中的困难儿童,但是从未将救助对象和标准进行明确规定、详细划分。适度普惠是一个新理念,既要分层次、分类型,也要分标准、分区域。“按照试点内容要求,儿童普惠的程度确实提高了,原来一些不曾被纳入救助的儿童群体也被纳入,比如残疾儿童,以前只归在残联救助体制下,现在也归纳进来。”
“在工作推进中,我们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缺经验、缺钱。”张继荣说,适度普惠,关键要把握这个“度”字,邵武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市财力,建立分类保障制度,在继续做好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基础上,把重残、重病等自身困境儿童、监护困境儿童优先纳入儿童福利保障范围。
邵武在每个村均配置一名儿童福利主任,由其了解所在村每个困难儿童的情况。困难儿童按照孤儿、困境儿童、困境家庭儿童、普通困难儿童(留守儿童)4个层次,分成不同类型建立档案。建立档案后,再由市里各相关部门配合,针对各个村的实际情况、困难儿童的具体状况,为他们提供申请各种社会保障等服务。比如,没落户口的先解决户口问题;对监护困境儿童、自身困境儿童人数多的村子,集中提供急需的福利支持和医疗救助。
目前,依托村级儿童之家建设,邵武市建立起深入村庄、综合全面的困难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初步完善了基础儿童福利服务体系。
调动社会力量,期待各方形成合力
困难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中不少孩子心理敏感脆弱,需要社会更加细心地呵护。村级儿童之家的设立,为他们提供了健康成长的平台和条件。
洪墩镇水口寨村儿童之家管理人员袁仁花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她说,村里有个孩子叫小曦,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爷爷奶奶身体不好无力照顾,他以前不爱说话,你问什么,他的回答都是几个字,而且害怕见到陌生人。经过几个月的集中照顾,小曦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性格开朗了,与人交流也更加活跃了。
“孩子留守在农村,最大的心理问题是孤独感。较长时间缺少父母关爱,而且处在‘离群’状态,对孩子性格培养十分不利。而时下留守儿童中,还有不少是低保、困境家庭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教育等问题让人担忧。有了儿童之家,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宝积村党支部书记邱丽玲说。
然而,做好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仍是任重道远。“儿童之家建设最难的就是资金问题。我们村里钱不多,你看,这里的条件还是比较简陋,我们只能尽力布置得温馨一点。”邱丽玲期待有更多社会力量加入,让农村困难儿童有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成长环境。
据介绍,邵武市已在调动社会力量方面进行尝试。例如,教育、民政、妇联、文明办等单位积极牵头,以村儿童之家为主阵地,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关爱孤儿和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牵手行动”“爱心家庭”“爱心妈妈”等结对帮扶活动;壮大志愿者队伍,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对困难儿童学习、生活进行教育和帮扶;设立“心灵网吧”,开通针对儿童的24小时服务热线,由儿童心理专家和专业志愿者答疑解惑,帮助困难儿童以更加积极、自信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傍晚时分,离开宝积村儿童之家时,欢快的歌声让记者眼前浮现出一幅美好画面,在社会各界不断关爱之下,这些孩子们更加健康、更加快乐地成长。
适度普惠型儿童 福利制度保障对象
每个儿童之家,均配备了比较齐全的娱乐设施。
儿童之家内,柱子和有棱角的墙壁,均被海绵包裹,以保障孩子们安全。
孤儿:指具有本地区户籍的失去父母、查找不到亲生父母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分为社会福利机构养育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
困境儿童:指具有本地区户籍,未满18周岁(含18周岁)且自身状况存在困境的儿童,分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残儿童、重病儿童和流浪儿童。
困境家庭儿童:指家庭状况存在困境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具体包括:具有本地区户籍,父母双方或者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罹患特定重病或双方取得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且残疾等级属重度残疾的家庭的未成年人;父母一方因服刑、失踪等原因,另一方有重残、重病等特殊情况,造成事实无力抚养照顾的家庭的未成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