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福州事业有成,老婆孩子也在福州,却偏要回到闽北山区开农场,过劳苦奔波的日子。农场规模不大,工人也不多,但招的都是老弱的贫困户。村里人戏说这是“贫困农场”。 做这事的人就是张伙财,老家在光泽县寨里镇大青村。 “人要是没有了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张伙财借着几次回老家的机会,调查发现家乡有好的环境和资源,而外面又有这么大的市场,于是,2012年底,回到老家光泽开养鳗场,开启了创业模式。 张伙财的农场就在止马镇的第一大建制村岛石,全村人口2500多人,属闽江上游,自然环境优越,生态资源丰富。虽是个富饶的村子,但村中仍然很多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张伙财寻思着怎么尽自己所能帮上老乡一把。 2013年初,张伙财的闽源养殖场挖好池子,搞好基建,准备开始投苗开工了。精养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还有开放式的大小鱼塘十几亩,不招工,靠自己一个人肯定是忙不过来。按说别人招工都是找身强体壮的,可张伙财却想到了村中老弱的贫困户。 深陷“贫困沼泽”的人需要别人拉一把才能站起来。家住岛石三组的贫困户何炳金就是张伙财招的第一个人。何炳金自身残疾,腿脚不便,走路一瘸一拐,单身一人,出去打工没人要,在家只能种上几亩口粮田,自然成了村里赶不上趟的贫困户。张伙财找上他家,告诉他:“你就到我场里帮我养鱼吧,平常给鱼喂喂料,偶尔清洁下池子,活不累,还包吃住,每个月工资2900元,你看怎么样?”何炳金想都没想,满口答应。 有一就有二。紧接着何炳金之后,张伙财又招了何星福。何星福虽才40多岁,但生活的重担已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老婆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又有两个孩子,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小学。全家就指着他一人,在家里赚不到钱,又走不开。见张伙财到家里来招工,他有些惊讶,半信半疑。经过一番询问,发现张伙财给的条件竟然不错,又离家近,时间上也自由,干半天休半天,忙完就可回家照顾老婆孩子。何星福万万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二话没说,第二天就到农场上班来了。 两人就这样在张伙财场里稳定下来。但随着池子里的鳗鱼慢慢长大,喂料和清洁的频率变高,整个农场工作量也增加了,张伙财的招工数量自然也在不断增加。张伙财就跑到村里和村干部对接,把村里最需要帮助的贫困户都叫来自己农场上班。2015年,农场用工最多达到15人,其中贫困户就有13人。所以岛石村民才戏称张伙财的养鳗场是“贫困农场”。 拉一把,站起来,自己走。随着全县逐级扶贫力度的逐渐加大,张伙财场里的贫困户除了拿着稳定的工资,还有上面的好政策,如今已有很多脱了贫,日子也越过越好。2月27日,张伙财笑着说:“看来我们的‘贫困农场’马上要‘脱帽’啦。”(刘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