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两固用传统技艺制茶。 东南网3月17日讯(本报记者 郭斌 文/图)记者在泉州市安溪县采访,不时听到这样一句话——“要致富,找老固”。这位声名远扬的“老固”,就是2016年度福建最美基层人物“最美农民”称号获得者、安溪老固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安溪铁观音制茶工艺大师陈两固。 潜心钻研的土专家 陈两固生于有“中国茶叶第一镇”之称的安溪县感德镇一户制茶世家,在茶产业摸爬滚打30多年。他长期在茶种植、加工、制作、拼配等领域潜心钻研,特别是在红芯歪尾铁观音的原生态栽培、生态茶园建设、制茶技艺传承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他制作的铁观音在各种级别的茶王赛中,多次获得清香型、浓香型金奖茶王。 前些年,铁观音受市场追捧,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茶农放弃耗时耗力的传统手工做法,转向机器制茶,这使得茶叶生产的门槛降低,鱼龙混杂。陈两固却固执地认为“回归传统,才是回到天、地、人合一的境界”,为此,他一直坚持传统手工制茶。后来,陈两固牵头成立了老固茶叶合作社。他在合作社的茶园中推广施用羊粪、豆秆等农家肥,在茶园里植树,在梯壁上种草,有效改善了土壤和茶园生态环境,出品的茶叶质量连年提升。虽然成本较之前增加了一倍多,但每年来合作社订货的客商络绎不绝,年底一算账,加入合作社的茶农收入反倒增加了两三成。拥有10亩左右茶园的社员,年纯收入能达到15万元以上。大家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越是传统,就越是赚钱。 除了忙活合作社,陈两固还潜心研究“茶园梯壁种植黄花菜以及茶树修剪新技术”“雨天做青保水发酵法”等种茶、制茶新技术,并在安溪县数万亩茶园推广。2013年,他与美国蒙塔纳州立大学生态学科教授陈承慈合作开展“退化茶园生态恢复及优质生态茶园绿肥筛选”课题研究,其研究成果持续惠及安溪县及周边地区的广大茶农。 推广非遗的传承人 在陈两固制茶的工作室,记者看到,摇青、摊青、杀青、炒青、包揉、烘干等各道工序的制茶工具一应俱全,摆设整齐;安溪茶业史、茶文化、茶叶种植、茶叶加工制作工艺流程等相关茶叶知识,分门别类地贴在墙壁的宣传栏上。 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也是提高茶叶品质的核心技术。作为铁观音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为了更好地造福茶乡百姓,陈两固投入20多万元建立了“制茶大师工作室”,在此开展铁观音制作技艺的传习活动,义务传帮带各地慕名前来的茶农。据不完全统计,工作室成立至今,已有6700多人次来此学习、取经。 陈两固还受聘于安溪茶学院、安溪茶叶职校等涉茶院校,担任制茶工艺导师;同时,他被聘为“安溪县农民讲师团”讲师,义务到安溪、永春产茶乡镇,开班授课200多场,直接培训受益的茶农超过1.3万人。为了系统传承铁观音制作技艺,2016年,陈两固自费投入8万余元,出版《陈两固:制茶技艺探秘》,该书全部免费赠送,成为广大茶农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实用教科书。 兴茶致富的领头人 “汤色金黄明亮,花果香浮动,喝下去满嘴都是茶。”这是不久前到访的英国茶商对合作社出品的一款名为“野实”的野化茶的评价。这种茶自然生长在野外,天然无污染。当探访了野化茶的生长环境后,英国茶商一下子预订了不少茶叶。 老固茶叶专业合作社现有232户茶农、1682亩茶园加盟,还直接带动周边槐川、槐东等建制村近万名茶农兴茶致富。加盟合作社的茶农,平均年收入增加30%以上。通过聚茶农、建茶基地、塑茶品牌等方式,老固茶叶专业合作社致力于打造良好的茶叶产销格局。 陈两固先后荣获福建省及泉州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称号,是泉州市“最美农民”获得者,被纳入福建省优秀人才“百人计划”和泉州市“特色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