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颂歌”主题公园俯瞰 1963年2月15日,龙海万人千船堵西溪的战斗打响。(资料图片翻拍) 东南网4月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通讯员 蓝腾 周志荣 文/图)清明时节,春光明媚,春风和煦,九龙江畔的“龙江颂歌”主题公园成了漳州市民郊游的好去处。 “我们是累并快乐着!”这段时间,位于主题公园内的龙江精神展示馆馆长林兆明很忙碌。就在上个月,龙海市举办了“龙江精神”研讨会,会上交流了20多篇论文,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新见解。为了筹备这个研讨会,林兆明忙坏了,还没有顾得上喘口气,又迎来了清明小长假的游客高峰期。林兆明对记者说,作为一位“龙江精神”的多年研究者,见到这么多人依然对诞生于50多年前的“龙江精神”感兴趣,心里十分激动,累点不算什么。 一座有故事的公园 以“龙江颂歌”为主题的西溪生态文化园,位于龙海榜山镇洋西村宝珠岛,上世纪60年代这里诞生了著名的“龙江风格”。 “龙江风格”是这么来的:1962年到1963年,其间整整8个月,龙海没有下过一滴雨,在人与自然、国家与集体的矛盾中,榜山公社洋西大队以大局为重,勇于堵江截流,以淹了本村1300亩田为代价,救了下游10万亩良田。后经媒体广泛报道,又被搬上戏剧舞台,产生了著名现代京剧《龙江颂》等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影响了一代人。从此,这个闽南小村庄名动神州。 在西溪生态文化园,记者见到了戏剧《龙江颂》中重要的场景——“公”字闸。一位老人应邀而来,他就是当年的见证人、江水英原型之一的郑饭桶。 老郑介绍说,“公”字闸最早名为“旱涝保收”闸,是他担任榜山公社副书记时,于1956年主持建造的。7年后,江水通过大闸淹没了榜山的田地,但挽救了下游的良田,诞生了“龙江风格”。之后,上海京剧院创作《龙江颂》时把这道闸称为“公”字闸,因而得名。 郑饭桶今年86岁,身体十分硬朗,说起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大事件,记忆犹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记者手抚“公”字闸,灰青的石块表面满是岁月的痕迹,但坚固如初。“‘公’字闸再用一百年都没问题!”郑饭桶说,建闸石料是当初精挑细选的,非常牢靠。 《龙江颂》影响了一代人 当年,“榜山风格”经过新闻媒体的传播,成为九龙江流域人民群众在抗御自然灾害中的巨大精神力量和共同信守的行为准则,“龙江精神”也随之传遍祖国大地。 当时的龙溪地区芗剧团创作的《碧水赞》和福建省话剧团的《龙江颂》最早把“龙江风格”搬上戏曲舞台,而首次以京剧形式演绎“龙江风格”的是上海新华京剧团。1969年,《龙江颂》 剧组成立,1972年,《龙江颂》被列入八个样板戏之一。 在公与私、国家与个人、小我与大我之间,榜山人选择牺牲自己服从大局,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不只是龙海人民忘不了“龙江风格”,在中国大地上,这一“舍小我,保大我”的精神永存。 1998年,长江流域暴发特大洪灾,距离洋西村千里之外的湖北省监利县在长江抗洪中,为保住长江干堤、荆江子堤和富饶的江汉平原,4次扒口分洪,把洪水引向自己的家园。当年9月19日,距离监利县三洲围垸扒口泄洪第40天,龙海市慰问团一行13人抵达监利县,“龙江精神”当事人之一的郑饭桶是其中最年长者。在捐赠仪式上,郑饭桶作了龙海市堵江抗旱的世纪报告,介绍了“龙江风格”的由来。危难之中,龙海人千里迢迢送去的不仅有214万元款物,还有横跨时空、化作监利重建家园力量的“龙江精神”。 “龙江精神”永传扬 “这里是‘龙江精神’的发祥地,但之前只是一个普通的落后小山村。”洋西村党支部书记郑跃艺如是说。 “龙江风格”诞生18年后,郑跃艺才出生。他从小就听父辈讲述当年的故事,还把这一精神财富用于工作实践。近年来,洋西村在他和之前几任村支书的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嬗变。 郑跃艺领着记者来到一处改造后的景观前,这里原本是一座座废弃的砖瓦窑,现在窑上爬满了牵牛花。“在我上任之时,村里除了有砖瓦窑,还有塑料厂、压板厂等‘三高’企业,都是家庭式小作坊,污染严重。”郑跃艺说,随着村民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加上村干部积极入户走访,宣传生态文化园项目,小作坊最终全部被征收,村民共同建设宜居家园。 “洋西人永不忘‘龙江风格’!”郑跃艺说,以往代表村民说话时,他要先调查民意,但这句话他可以大胆地替大家喊出来。 “1963年春,龙海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在洋西小学“龙江精神纪念馆”,3名小解说员为来宾讲起了54年前的故事。孩子们分工明确,手势到位,童声极富感染力。 据洋西小学校长陈小军介绍,1993年,在“龙江精神”诞生30周年之际,洋西小学筹建了“龙江风格展览室”;1997年,为了挖掘丰富的史料,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洋西小学建成了“龙江精神纪念馆”。 每一位师生进校时,都要参观“龙江精神纪念馆”,由小解说员为他们再现历史。 培养小解说员的主意是洋西小学前任校长、现海澄镇中心小学副校长方艺莉想出来的。“2005年,当我第一次走进‘龙江精神纪念馆’时,就被震撼到了。”为了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新焕发活力,她主张培养小解说员。至今,小解说员们已为上百家参访单位做讲解,学生们都以能被选为小解说员为荣。 “历史值得铭记,‘龙江风格’这首赞歌时刻激励着洋西小学的师生,大家用自己的实践将这种奉献精神发扬光大,成为新时代的亮点。”方艺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