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人物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曾伟彬:多肉植物盛开“金银花”
2017-04-12 08:55:3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靖 我来说两句

曾伟彬在查看培育的多肉植物。

枯木配上各种小植物,别有趣味。

旧板凳上的多肉微景观

东南网4月12日讯 多肉植物是指植物营养器官肥大的高等植物,又称肉质植物或多肉花卉,如景天属、伽兰菜属的一些品种常常在农家的屋顶上就能发现。多肉植物种类繁多,一般人难以区分,德化县浔中镇凤洋村的曾伟彬却天天跟它们打交道,精心打造了一个别有天地的“多肉乐园”。

回乡创业种植多肉

曾伟彬,一个25岁的年轻小伙子,曾就读于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专业。2013年毕业后,出于对所学专业的热爱,他选择在福州的一家农场工作,每天与花草树木相伴,日积月累,积累了不少种植经验。

2015年12月,曾伟彬辞去了福州的工作,选择回乡创业。经过一番市场调查,他发现很多年轻的上班族工作繁忙,却又喜欢在家或办公室养一些花花草草。多肉被誉为“懒人植物”,不需要特别细心的照顾,成为很多上班族的选择。这让他看到了商机。

曾伟彬先是在德化浔中镇凤洋村的老家搭起了一个六七十平方米的简易大棚。但大棚位于山上,地方不够大且交通不便,他不得不再找一个合适的场地。2016年5月,曾伟彬终于在德化龙浔镇高阳村的小学旁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场地——育秧厂。

当时育秧厂急于转让,有一个400平方米的玻璃房,加上6个母本棚和一个厂房共有12.5亩的场地,并且生产、办公和培育设备齐全,恰好与多肉种植需要的条件相符。“真是个难得的机遇。”曾伟彬十分激动。

找到了理想的创业基地,曾伟彬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多肉种植中。

“母本棚里的多肉样子都很丑,都是被我‘摧残’了。”曾伟彬笑着说,“我将多肉的叶片掰下,平放在土壤表面。一些已经暴芽的多肉就得被‘砍头’,将多肉的顶部切下,在阴凉处晾晒两三天,等伤口干了以后再扦插到盆中。”

平放在土壤表面的叶片不能浇水,等到根部慢慢扎入土壤,暴芽后叶片慢慢地消退,新的植株便不断地生长。后期需要人工的管理,控制植株的摄水量。大约经过5至6个月,多肉便能从叶片生长成为新的植株。“目前,大棚里培育了50多种多肉,母本有5000多株,成品10万多株,今后还将不断引进外地的新品类。”曾伟彬说。

创意创新变废为宝

在敞亮的玻璃房里,铁架上整齐摆放着一排排一列列育苗盆,盆中的多肉像娃娃般探着脑袋迎接每一缕阳光。“这是可调控玻璃温房,可以保证植株有充足的光照。配有风机和水帘,用来增加室内湿气,尤其在夏天起到降温的作用。”曾伟彬说。

玻璃房中的多肉植物有3万多株,有叶子像熊掌的熊童子,有全身缠丝的拉丝卷绢,有裹着白色裙子的白美人……每种品类都独具特色。

除了培育这些植株,曾伟彬还有个小愿景,就是利用多肉和器件的搭配,尝试制作苔藓微景观,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展厅,与更多人分享种植多肉的乐趣。

“苔藓微景观的制作并不局限于花盆,即便是烂木头、破瓦罐、空酒瓶等,只要好好利用,都能成为一件好作品。”玻璃房中,随处可见曾伟彬尝试制作的苔藓微景观作品。

一根吊挂在铁架上的枯木十分惹眼。枯木上有个腐蚀的大洞,已被清洗得十分干净,腐蚀后留下的别样造型有一种特别的美感,上边种有苔藓、文竹、狼尾蕨、冷水花、太阳花、碧绿等多种植物,还摆放着一些卡通形象的小人偶,就像在密林中探险,十分生动可爱。

这枯木是曾伟彬在山头上无意间捡到的,拿回家清洗后用火烤干,等于给它消了毒,避免细菌感染他将在上面种植的植物。

除了枯木,玻璃房中还有用坏的洗衣机、破损的书桌、旧板凳等物品。这些材料都是曾伟彬捡来的,经过一番创意改造,种上了多肉植物,变成一个个可爱的作品,令人称奇。

线上线下全面拓展

“从今年1月开始,第一批培育的成品开始售卖。”曾伟彬说,他在福州工作期间结识了不少客户,许多老客户出于信任,都来找他批发多肉植物。也有一些德化、泉州、厦门等地的零散客户,也前来购买。

“有一位苏大爷特别喜欢养多肉,专门收集较大且独特的精品。”曾伟彬说,苏大爷前来讨教种植经验,看到喜欢的多肉就像小孩子看到心仪的玩具一样,总想要买回去。

“据我了解,老年人喜欢多肉的并不多。这位苏大爷对多肉的喜爱程度出乎我的意料,在他家的庭院、阳台、客厅到处种满了各色各样的多肉。我也很乐意将自己精心培育的多肉与他分享。”就这样,他与苏大爷成了朋友,并经常将各自的新品与对方交换。

对于下阶段的发展,曾伟彬也在认真地敲打着心中的算盘。“除了继续引进和培育新的品种,扩大种植规模,我还想接触电商领域,线上线下相结合,做成自己的品牌。”曾伟彬说,目前,他已在初步规划创建“有植—多肉植物”品牌,并逐渐完善网上店铺与微信公众号的建立,与更多人分享种植多肉的乐趣。(吴有森 李宏图 文/图)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