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岐岛有个海屿村。 车到南面村口,就看到了一座手捧着玉如意、伫立在妈祖河畔的慈目安详的妈祖石雕,像的背后,是一座颇为壮观的妈祖天后宫。 天后宫坐北朝南,建于明代初年,想当年可是实实在在的依江傍海哦!高高风火墙,红褐色墙面,散发着热情。正面墙中花岗岩镌刻的“天后宫”三个鎏金大字,熠熠生光。天后宫三落透后。前厅有戏台,戏台上的木雕塔井精美、艳丽。戏台两旁是看台,中间是天井,两边是钟鼓楼。后厅正殿端坐的自然是天后妈祖娘娘了,而边殿还供着齐天大圣、临水夫人。天后宫面积足有500多平方米,是岛上天后宫之最。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州在汉代就有了连接南北的东冶港。琅岐岛是唐代王审知开辟的甘棠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万历年间的地图上,海屿村面对着的是海水漫漫的琅琦湾。今天,站在妈祖娘娘身旁,沿着妈祖河向远方遥望,依然可以想象出当年这里的船帆,在随着潮起潮落升起降下…… 一块立于明万历丁未年(1607)十二月的石碑,再一次证明了这个村落历史之悠久。 碑立在北村口,花岗石质。碑正面额镌刻“皇明”二字,中间楷书直刻“楊公仕琮捨田開湖”;边款“萬暦丁未年十二月通郷建立”。碑背面额楷书横刻“义湖记”,中间刻着开湖献资者姓名以及开湖有关事宜百余字,可惜年久风化,字迹已模糊不清了。 同行的老杨是琅岐文史专家,就是本村人,介绍起了这块碑的来历,告诉了我一个明代义湖的故事。 琅岐岛有“宋稠庐宇”之说。也就是到了宋代,岛上不管是简陋的房子还是有规模的府第,已经不少了。海屿村在岛的南面,古称“文峰境”,三面峰峦环抱,东有塔山、白龙山,西有旗山,北有白云山,南面则襟江面海。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海屿就聚集了翁、杨、薛、周、李、汤等六姓,人口就已达500多。村里的水道与海水潮汐相同,但海水是咸的,人畜饮水靠的都是井水,因而,一旦发生火警,用水就成了难题。于是,明万历丁未年的一天,海屿村六姓宗长坐了下来,商议要在村里挖个大湖蓄水,以解决这个攸关全村人生命和财产的大难题。当时,住在海屿杨厝的杨仕琮,为人忠厚老实、乐善好施,在村口恰好有十多亩良田。听说要开湖,他二话不说,就把这十多亩良田捐献了出来。乡亲们大为感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很快,湖就挖成了。后来,大家又在湖边种上了榕树,放养了鱼苗。湖不仅起到了蓄水救灾的作用,也实现了美化环境、改善大家生活的价值。义湖开湖碑成了研究琅岐岛乃至福州地区难得的一份实物资料,也成了今天人们寻找乡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形象生动的例子。(萧何) 走海屿,自然是无法绕过翁姓人家的。 琅岐翁姓始祖,乃闽王王审知时的同平章事(相当于宰辅)翁承赞的孙子翁欧。翁承赞建议王审知在福州设立“四门学”,并在所属各州县广设庠序以授生徒,发展福建地方教育,以及开辟甘棠港、促进海上经济贸易的功绩,已被历史所肯定。王审知去世,几个儿子为了争权搅得不可开交。眼见王审知治下的闽国安宁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翁承赞大为失望,便“称疾致仕,归隐建州(今建瓯)”,73岁去世。到了保大二年(944),烽烟频起,闽国动荡。为了避乱,翁承赞的孙子翁欧就带着四个儿子从福州康山里,迁居到了琅岐岛的王埔山,也就是今天的凤窝村。元代至正六年(1341),翁欧的十世孙翁兴,一次谋生时途经海屿,看到这里人烟稀少而风景秀丽、沃土延绵,便由凤窝迁了过来,翁兴也成为了海屿的翁氏始祖。一晃600多年过去了,开枝散叶,海屿翁氏人口估计已逾万,成了岛上的大姓之一,且名人多多。 在村里转悠,我看到了不少在钢筋水泥裹挟中的明清古厝,虽然大多颓败破旧、寂寞寥落,但依然在站立着不愿倒下,努力向过往的人们诉说着它们过去的时光。 老杨说,到海屿村,有一处古厝是不得不看的,那就是状元翁正春曾经住过的地方。史料记载,翁正春(1553-1626),侯官洪塘人,少年时因父亲翁兴贤与琅岐海屿的翁对江认宗为兄弟,父亲曾将他寄读在海屿白云山的“白云般若庵”里。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翁正春状元及第,累官至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实录副总裁。有一年,翁对江74岁生日,翁正春无暇回福州祝贺,便特地寄回了一轴肖像作为贺礼。至今,这个肖像还为海屿翁氏家族所珍藏。 海屿东面是白云山。白云山,海拔270多米,是琅岐岛最高处了。白云山之所以有名,除了风光秀丽,是海上观日出的胜处外,还因为有白云山芙蓉峰之巅的白云寺。白云寺也叫白云般若庵,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明代时已非常兴盛。明代宰相叶向高、户部尚书黄周星、工部伺郎董应举等人,都为其留下了诗篇。清代广东四会知县、琅岐人董文驹的《白云观日》这样写道:“白云古寺白云巅,东望微茫水接天。红日扶桑翻浪出,雷轰赤水火轮悬。” 明代嘉靖丙午年某一秋日,白云般若庵“院落焕乎蕃鲜”,翁正春与他的兄弟朋友一起,从“文峰境振依而登”。一路上,他为白云山美丽景色所折服,写下了金榜题名衣锦还乡旧地重游之作《白云庵记》。 翁正春留给后人的还有一篇《祝伯父对江公寿文》值得回味。“余自承赞公发祥肇迹……散处异处,乃有籍于闽邑嘉登里之文峰者,嘉登距城百余里许,负海屿抵白云山称胜概云,余族著姓期间,遂世称为文峰翁氏,嗣是瓜瓞绵绵,诗礼相传,杰士辈出,揭其翘楚者,则有对江翁为余伯也……”短短数语,理出了琅岐、海屿翁氏源流,道出了对宗亲长辈的尊崇之情。 今天的海屿村,海之味少了些,但村落里缭绕着的历史韵味还无比悠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