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道理,可就是没人在做” 面对被悲观情绪笼罩的 “葱击波”式怪圈,经济领域的专家曾给出更多解决方案,但这些理论似乎更多停留于纸面。 金融保险方面,尽管我省从2011年开始实行蔬菜保险,但更多针对的是风灾、水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价格指数保险被广为提倡,虽然业内探讨多时,但这一险种迟迟未能落地。一方面,保费负担沉重,大部分葱农投保意愿不高;另一方面,该险种在确定费率、定损、理赔时,需要大量的价格等信息作为依据,保险公司面临操作难题。“无论是物价部门还是农业部门,其公布的价格信息与实际行情都有较大偏差,其中不乏抄来抄去的乱象,且缺乏体系,很难作为依据。”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龙海支公司相关人员透露。 延伸产业链,导入新兴业态,是有效消化大葱产量、提升附加值的途径。在我国台湾,一根大葱撬动乡村游的故事曾广为流传。研究表明,大葱具有发汗抑菌、解毒调味、舒张血管、降胆固醇等功效,可被开发为大葱脱水干制加工产品、大葱油加工产品等系列产品。虽然南方鲜有食用大葱的消费习惯,但若进行菜谱开发、食疗推广,其消费市场被激活的可能性并非没有。事实上,在漳浦,以大葱为原料的农家菜口碑不俗。 这为大葱深加工创造了大量的可能空间,蓝允明也推崇这样的产业路径。但实际情况是,目前,国内鲜有相关方面的研究与尝试。在赤湖镇,从事大葱深加工的企业少之又少,仅有少数企业利用大葱边角料加工方便面蔬菜包。“基层缺乏实力,亟待政府给予资金支持与科研部门给予智力支持,尤其是工商资本的参与。”蓝允明如是说。 在消费链上,漳浦大葱同样遵循着“种植户—中间商—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的传统路径。“中间环节过多,自然容易产销脱节,而且无论大葱收购价如何低迷,零售价始终下不去。”蓝允明说。 然而,近年来,不少新型的农业产业模式,正在漳州这个农业大市兴起。 在当地颇具知名度的农业平台悦农庄,便提出了“用社群支持农业”的概念。其核心做法是,基于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的需求,组建农业消费社群,直接与生产者对接,通过预售、会员制等模式支持新农人发展生态农业,生产者与终端消费者直接对接。“这样的模式固然好,但对于大葱这种巨大产量的农产品而言,适用性有限。”蓝允明说,改造大葱产销模式,未必要照搬悦农庄模式,但关键问题在于没人在尝试突破。 “无论是产销模式变革、产业链延伸,还是建立市场信息平台、配套金融保险政策,都有道理,可就是没人在做。”蓝允明坦言,“葱击波”式困境反映的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阶段性普遍弊病,改变的力量不仅仅源自小农思想的革新,“破题,不在一朝一夕,更不在一个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