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诏安县太平镇雄鸡村,原本村财收入长期为零,还欠下30多万元外债。近两年来,利用地处富硒区的自然优势,雄鸡村通过打造“富硒蛋”品牌,带动全村30户贫困户加入生态养殖合作社。而且搭上“互联网+”东风,曾经和京东商城合作,一斤鸡蛋卖到45元。穷村变富,一鸣惊人—— 太平镇雄鸡村村口的“金字招牌”。 诏安掀起林下养鸡热潮。 在诏安县产业扶贫对接会上,太平镇推介雄鸡村富硒鸡蛋项目。 东南网5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通讯员 吴楠文/图)雄鸡村村民人均耕地不足八分,村财长期为零,账上没有一分钱,而且还欠下30多万元的外债。但是现在当地老百姓都说这个穷村变富,全是因为“雄鸡生金蛋”!原来,去年开始雄鸡村与北京农业大学对接,在李冠东博士指导下林下养殖黑羽乌鸡。在日常放养的过程中,村民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调整养鸡密度和运动量,让林下鸡充分吸收土壤硒元素。同时,雄鸡村还建立起了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2016年9月,诏安景安雄鸡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产的鸡蛋由东山检验检疫局批次检测,硒含量为0.278毫克/公斤,达到富硒标准。 目前,雄鸡村注册了“景坑雄鸡”商标,线上线下销售齐发力,还曾经亮相京东商城,一斤鸡蛋卖出了45元的高价。2016年通过蛋鸡养殖,雄鸡村村财就实现增收6.7万元,在各方支持下,村集体还投入40多万元,建成一个占地20多亩的蛋鸡养殖基地,带动全村30户贫困家庭加入养鸡合作社,并提供鸡苗和技术指导等服务,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驻村书记问计,雄鸡村开启致富密码 说起雄鸡村发展养鸡产业,乡亲们忘不了中国移动福建有限公司派驻的第一书记方阿树。面对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初来乍到的方阿树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反复召集村两委班子、村民开会,征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还多次自费赴广东等地参观学习,问计于市场,问计于能人。 雄鸡村正好处于诏安县的土壤富硒地区,村里林地多,主要是以青梅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经过多方考察并结合村情,方阿树确定了“借鸡生蛋”的路子,决心结合诏安海峡硒都的名片,发展林下养殖,以黑羽乌鸡为主要品种,主打富硒蛋品牌。他联系30户贫困户成立景安雄鸡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还注册了商标“景坑雄鸡”。 对于发展养殖业,村民们非常谨慎,他们担心失败也害怕风险。于是方阿树决定扶持个别养殖户起到示范作用。村民张东挂成了吃螃蟹的人,在方阿树的资助下,他试验性养殖了500只,结果大获成功,这让村两委班子信心倍增。在中国移动福建有限公司和扶贫挂钩单位的支持下,他们开垦村里的荒芜山地,筹资40万元建设养殖场,为扩大规模生产做好前期准备。 太平镇还创新产业扶贫模式,采取“企业+村集体+贫困户”模式,以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的形式与企业合作,企业在聘请务工方面,要求80%以上为合作村的贫困户,且每年不得少于规定的工时。除了土地租金,企业还需支付与租金等额的专项扶贫发展基金给村集体,或者实行成本统一核算后以一定比例让贫困户、村集体参与公司分红。这一扶贫模式实现了劳动力工资、土地租金和分红三项收入叠加,可谓“一箭三雕”。 去年,雄鸡村就按照这一模式引进天硒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利用600亩抛荒山地种植桑葚、艾草、南非叶、金银花等中药材,每年村集体可收入租金2.5万元。村里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闲置山地流转,除租金收入外,贫困户务工人员人均务工月收入2000多元。 “自从驻村书记帮助找到养鸡这条路子之后,我们的日子好过多了!”村里的贫困户张春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家5亩土地租赁给村里的合作社,每年收取租金1000多元;他本人又在合作社上班,每月工资1000多元;加上每年分红5000元,3项收入预计每年收入近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