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土楼国际马拉松参赛者跑在风景中。 充满诗意的云水谣老街。 游客在逍遥谷滑草。 梅林土楼妈祖文化节吸引众多游客。 东南网5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永龙 庄严 通讯员 陈巧云 林国浈 文/图)南靖土楼,作为中国民间建筑的瑰宝,以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享誉世界,土楼建筑体现了中国大家族共同生活的传统理念。 2008年以前,南靖土楼还是无人问津的深山遗珠,随着人们的口口相传,僻静的深山锁不住土楼的魅力,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观赏着这些蛰伏在大山深处的世界奇迹。然而,旅游产品单一化,管理不规范,制约着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南靖县提出“经营资源”理念,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扎实推进5A级景区整治提升的同时,精心打造旅游产业链,带动农民加入到发展旅游经济中来,让农民收入再上新台阶。土楼景区所在地的书洋和梅林两个镇,现在有1万多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旅游兴业 发展遇瓶颈 沿着山梅公路驱车前往南靖土楼景区,几乎每半分钟就有一辆旅游大巴呼啸而过。随着汽车的行进,逶迤百里的郁郁青山、古朴沧桑的古老村庄和气势恢宏的客家土楼相继映入眼帘。 在前往南靖土楼热门景点塔下村德远堂蜿蜒的小路上,有许多家特产店。在一家特产店,女主人张秋玲满脸笑容地招呼进店顾客品尝土楼脆饼。“我家的脆饼,可以说是吃着嘴香看着心痒,香甜酥脆爱煞人啊。”介绍着脆饼的特色,谈笑间,她完成了近200元的交易。 张秋玲是土生土长的塔下人,以前常年在厦门的一家旅行社当导游。有感于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又看到家乡的游客与日俱增,于是,2014年她辞职回家发展。她的丈夫是厦门本地人,也跟着过来,到土楼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担任运营中心主任。 “现在我们赚的钱不比在厦门少,一年平均下来有10多万元收入,最关键是现在一家人在一起。”怀着二胎的张秋玲一脸满足地说。 儿孙们回到自己的身边,张秋玲的父亲张如盛很开心。他说:“我本来还怕自己变成空巢老人呐,现在他们都回来了,热闹很多,有个头疼脑热也不怕了。” 人流就是钱潮,在当地政府引导和鼓励下,不少土楼人家在家兴业,纷纷参与到旅游业中,家乡的旅游热也让昔日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陆续回到家乡,寻找自己发展的道路。就像张秋玲一样,他们带着自己的满腔热情,开起特产店、农家乐、特色民宿,有的人则到土楼公司上班成为保安、驾驶员、导游等。 南靖县旅游局长刘荔丰说,旅游业是一项重要的新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数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较低,培训掌握难度比较容易,因此发展旅游能带来众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当地经济稳步发展,让一方水土更好养活一方人。 “我家的主要收入靠销售特产和旅游纪念品,不过要发展有点困难。”张秋玲说,现在景区里的店大都在卖竹制工艺品、木槌酥等,旅游纪念品也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竞争很激烈,每个月也就卖个四五千元,要赚大钱不容易。 在云水谣景区里经营“茶人小站”的简惠贞也有这样的感受。她说,不少游客只是“过境游”,住下来的不多,可能是因为旅游产品形态单一,随便逛一逛就结束了,缺少一些体验式的东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