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家人,爷孙三代先后从台湾来到平潭定居,并把他们的事业与平潭建设紧紧连在一起—— 李云超(右)和李振潭在讨论台湾文化广场装修方案。 39年魂牵梦绕 从在平潭投资创业,到定居平潭——台胞李云辉、李云超两兄弟的故事,得从他们的父亲李登瑞说起。 李登瑞是平潭北厝镇山利村人,1948年到台湾,后定居台中;生了仨儿子,云辉、云超分别是老二、老三。 在上世纪的特殊时期里,虽然只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但李登瑞却一直回不到魂牵梦绕的故乡。李云超说,父亲对家乡的感情特别深,当年经常告诉他们不能忘记自己是平潭人。 李云超的孩子一个叫李振平,一个叫李振潭,都是李登瑞取的名,意在让孙辈也牢牢记住家乡。 1987年,两岸恢复民间交往,李登瑞马上办理手续,先到香港,然后坐船到厦门,再包车到平潭。一别39年,他终于回到了故乡。 此后,李登瑞经常回平潭,开始时住妹妹家,后来就在当地买了房子。 1989年,李云超第一次来到耳熟能详却又陌生的平潭。他说:“父亲要求我们都要回家乡看看,来这里认我们的祖宗、亲人。” 为了帮助家乡发展,李登瑞先是捐款修路、建学校等,后于1994年投资成立康德房地产公司。这是平潭第一家台资企业。 “故乡在平潭,加上在平潭投资,我们一家人就来来往往,一大半时间住在平潭。”李云超说。 李登瑞夫妻基本上在平潭生活,直到2006年李登瑞去世。 秉承父亲遗愿 秉承父亲遗愿,李云辉、李云超留在了平潭。 2006年,康德公司开始开发商品房,但只卖居住房,店面基本不卖。“如果都卖光了,子孙们就不一定会留在平潭;如果在平潭有一些资产,子孙们也许就会留下来。”李云超说。 继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后,平潭又成为自贸片区,拥有了多重优势。 康德公司决定将拥有的住宅用地改成商住办综合用地。“这几年,平潭商品房价格不断攀升,如果要赚钱卖商品房最快。但我们要延续父亲的遗愿,为平潭多做一些事情。”李云超说,他们看好平潭的发展前景,希望打造一个具有浓厚台湾元素的文化广场,借此吸引台胞特别是台湾青年来平潭投资创业。 2016年3月,台湾文化广场动工建设。项目计划明年5月投入运营。 “如果你还没去过台湾,那就来平潭走走吧。”这是台湾文化广场的一句广告语。 李云超介绍,台湾文化广场总投资6亿元,设台胞社区、文创酒店与联合办公、青年创业空间等板块,将从社区文化、眷村文化等七个方面展示台湾文化;在建的包括台湾夜市大楼、台胞单身公寓、餐饮集群等,今后还将结合文化广场周边街道打造具有浓郁台湾味道的街区。 从“深耕”到“生根” 李振潭是李云超的儿子,“振”字辈的老大,任康德公司副总经理。 “我七岁时,就跟爷爷奶奶来过平潭。”李振潭说,他1986年出生,虽然在台湾长大,但一向认为自己是平潭人。 2016年6月,李振潭来到平潭,决定与父辈一起在此奋斗。 平潭有着众多优惠政策,但李振潭认为,台湾青年来这里创业不能依赖于政策扶持。“我们成立了一个台湾青年会,有100多名台湾青年参加。我经常跟他们分享这样的观念:这里提供的是一个舞台,如何施展还需要靠自己。” 李氏一家人把他们的事业与平潭两岸共同家园建设紧紧连在一起。现在,李云辉是平潭台协会会长,李云超是台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振潭是副会长,而李家另两个“振”字辈——1989出生的李振瑄和1992年出生的李振宏,也在平潭参与台湾文化广场项目建设。 “从深耕平潭到生根于平潭,我们希望通过台湾文化广场这个项目,表达我们游子对故乡的眷念之情。”李云超说。(记者 王凤山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