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与渔船并存 沙坡尾渔船避风坞废止,沙坡尾的处境尴尬。 曾获得2013年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的项目——《市场配置下城市传统社区更新的规划转型》,如此描述沙坡尾的处境:“多年来,沙坡尾区域不断遭受现代城市快速发展与高强度开发的侵蚀,山海连城的城市格局面临破坏。同时,沙坡尾也面临着环境亟待改善、产业类型混杂低端、社会人文环境亟待保护等社区发展困境。” 这份研究认为,在复杂现实与商业开发的博弈下,沙坡尾社区面临着如何在一系列矛盾中获得新生的问题。 最早参与沙坡尾改造的,是商业力量。 80后厦门人孙诩,是沙坡尾海洋文化创意港项目最早的操盘手。她见证并参与了近年来沙坡尾的变化。 2012年,孙诩接手沙坡尾项目时,看到的景象是:“尽管距离繁华的中山路、思明南路不远,但你很难想象这片区域依然是落后闭塞的状态,几乎没有新的商业业态,避风坞周边的鱼市,尽管为市民购买海产提供了便捷,但周边居民常常投诉,卫生条件很差,处处是鱼腥味。” 在孙诩看来,沙坡尾已失去了早先的商港地位,传统海洋作业已经是非主流业态,公众不能被自己的怀旧情怀所误读。相较之下,盘活沙坡尾,显得更加重要。 孙诩团队着手改造。避风坞边上的冷冻厂旧址,首先成为改造对象。经过她的打造,旧时的冷冻厂变身艺术西区,号称是厦门首个年轻文化艺术区。雕塑、陶艺、版画、服饰设计等文化元素先后被引进,避风港滑板场、Real Live等区域在短时间内成为沙坡尾的文化名片。而后,孙诩又完成了大学路、民族路等沿街店面的第一轮招商,大量具有小资情调的新商业业态先后入驻沙坡尾。 随着城市开发与商业入驻,沙坡尾避风港作为厦港海洋历史的唯一见证者,在商业底色下,其见证者的身份似乎有些格格不入。沙坡尾清渔之后,关于“渔船与咖啡馆能否并存”讨论一度是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渔船重回沙坡尾 在上月底,8艘木质渔船重回沙坡尾避风坞,船身底部装上了玻璃钢,船上悬挂了彩旗。 “如今的渔船,作为景观船,业主已变更为鼓浪屿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余龙发说,6月中旬以来,厦港街道的干部多次上门,邀请他负责景观船的日常管理。 实际上,在保护与传承厦港海洋文化方面,当地一直试图在商业与传统海洋文化间寻求平衡。2015年的清渔行动,仅仅是再造“玉沙坡”的一部分。更长远的规划,是从硬件设施升级、文化精神塑造、人文素养凝聚等进行整体提升改造,实行渔船上岸、避风坞清淤、避风坞沿岸路面修整、危旧房改造、沙坡尾历史再现和社区营造。 2013年,有关部门还组织编制了一份《厦门海事博物馆策划方案》。余龙发希望,本土渔民能够参与海事博物馆的建设。他甚至设想了双方合作的场景:“我们可以为博物馆提供传统钓艚船模型、延绳钓技法展示、传统捕鱼场景再现。” 许路认为,与许多游走在失传边缘的传统手艺不同的是,在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古法延绳钓依然有其内在的生命力及广阔的市场。让传统的延绳钓获得更多关注与社会的认可,由此将带动社会对沙坡尾整个历史场域的保护。眼下, 37分钟时长的纪录片《延绳钓》也已完成了制作。 对于沙坡尾的未来,见证了沙坡尾变迁的原住民陈永评说:“咖啡馆与渔船并非不能共存,但要避免走入千篇一律的商业开发误区,如何体现沙坡尾自己的在地文化,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