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参观下乡人园艺 白仙玉 莲花丸 霸王树 阿修罗 东南网8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周志荣 蓝腾 连麒麟 文/图)仙人掌科植物(以下简称仙人掌)属于多肉植物的范畴。在以景天科为代表的多肉植物风靡之前,花卉产业根基深厚的龙海,曾大规模产业化种植仙人掌,当时的主流品种是曾年产3亿棵的金琥,价格一度水涨船高。 但在花卉市场迭代更新中,仙人掌逐渐被后起之秀虎皮兰、景天科、十二卷属等取代。很长一段时间里,多刺的仙人掌,仅仅流行于小众玩家圈子。种植户对其意兴阑珊。 王文鹏是少数专注仙人掌事业的花农之一,入行超过20年。为了让仙人掌重归大众市场,王文鹏构建了大型仙人掌资源圃,致力于引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其种质资源规模已近5000个。王文鹏还试图探索仙人掌的更多应用场景。他打造的“仙人掌王国”,被业内视为亚洲最大的生态多肉植物景观主题植物园,仙人掌造景服务也由此输出。眼下,王文鹏正搭建众创平台,呼唤更多仙人掌创业者,共建“仙人掌王国”。 仙人掌市场复苏 在花卉业的表述习惯中,多肉植物并不包括仙人掌。二者的市场走向,也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脉络。 一边,经历了多年野蛮生长的多肉市场逐渐降温,回归理性。另一边,沉寂已久的仙人掌市场,有了复苏迹象。 “眼下,仙人掌植物在玩家市场中,属于稀缺资源。”王文鹏以正当红的秘鲁天伦柱为例,80~90厘米的规格,单价已从去年的20元涨到100元,3厘米规格的兜(仙人掌品种名称),也实现了从3元到10元的涨幅,“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刺短,不容易扎人,符合国内消费者的审美习惯”。 作为资深玩家与从业者,44岁的王文鹏见证了仙人掌市场的历史波动。 “龙海市石马镇较早种植仙人掌,历史超过40年,最初仅是少数人家把玩的奢侈品。”王文鹏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龙海便开始产业化种植仙人掌,当时光是石码一镇便年产1万粒,在20世纪90年代迎来市场井喷。 1993年,高中毕业后的王文鹏创办乡下人园艺有限公司,开始引种仙人掌。彼时的动因很简单——赚钱。“当时盛行的金琥,养一年,能卖几十元,而当时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不过数百元。”最初,王文鹏租用了100平方米的阳台试种。第二年,他就开辟了400平方米的种植基地。1999年,种植规模增至38亩。“几乎每年都翻番。” 也就是这时,龙海市九湖镇邹塘村也开始规模化种植仙人掌。邹塘村在花卉也内小有名气,先后通过种植仙人掌、虎皮兰与多肉实现致富。 “2000年左右,邹塘仙人掌种植规模达1000亩,村里一半的人都在种仙人掌。”邹塘最早引种多肉的花农叶建明,也曾是仙人掌种植大户。 好行情并没有持续太久。2005年以后,在经历了几轮波动之后,仙人掌市场迎来了王文鹏口中的“崩盘”。“那一年,全漳州年产3亿棵金琥,一下子把市场做烂了,单价跌落至不足0.1元。”王文鹏说,瞬息万变的花卉市场很快就找到了替代品。 洞悉市场的邹塘人,便迅速转产种植虎皮兰,并在2012年左右再度转向多肉市场,创造出了因全村种植多肉,年产2亿元业内佳话。相比起形态奇特的景天科、百合科等,同属多肉植物的仙人掌因为多刺的卖相,自此沉寂。目前,在邹塘,鲜有人种植曾经大卖的仙人掌。 王文鹏是少数的坚守者。他发现,最近两年,一度过气了的仙人掌市场似乎回春了。“得益于网络营销渠道,加上多肉市场的降温,给了仙人掌一定的市场空间。”在王文鹏看来,比起以形态制胜的多肉,仙人掌植物有其独到之处,如其开花效果更加绚丽,且持久耐寒更易养护,“不过,区别于多肉的全民热捧,仙人掌依然主要流行于收入与文化程度较高的中产阶级玩家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