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福橘 郑为平坚持不用除草剂,手工除草。 郑为平种植的福橘长势喜人。 福橘不仅仅是一种水果,更象征着一种文化,一种传承。对于老福州人来说,无论是招待客人,还是祭祖,福橘都是必不可少的。 旧时福州有个风俗,就是在大年初一在门口放几个福橘,开门时,让小孩去捡,象征开门大吉。 1985年2月福橘被列为福州市市果,并同时荣获国家农业部优质农产品的美称,1989年再次获得国家农业部优质农产品的称号。 记者从福州经济作物技术站了解到,1998年福州市福橘的种植面积达到了顶峰,全市共有15余万亩,其种植面积占据了柑橘类水果的半壁江山,产量达10万吨。福橘的鲜果除在本市供应外,还销往华北、东北各省,占了总产量的70%左右,数量达2300多个车皮,除此外,还远销东南亚各国,年出口量达2000吨。 然而,近年来,人们对水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外观品质和内在风味都优于福橘的闽南芦柑和各类脐橙的迅速崛起,占领市场。更为重要的是福橘无性繁殖、品种退化、黄龙病等突出问题,生产出的福橘果较小,偏酸、籽粒多,使得福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大降低,价格直线下降。如今,福橘种植面积下降到5000亩,产量由3万吨下降到5000吨。虽然有对福橘进行优良品种的选育,但是效果极为有限,到目前为止,福橘的发展处于历史低谷。 作为福州市市果,福橘不应该只存在于老福州人的记忆中。 为保护和恢复福州市市果福橘,再现“闽江两岸橘子红”的美丽景象。福州市启动保护计划,从三个方面着手,即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与融合、政府扶持,对福橘进行保护。 早在1997年初,福州市农业局就申请了“福州市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并成立“福橘提纯复壮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课题组。2004年继续开展“珠心胚繁育技术在福桔提纯复壮中的应用”研究工作。这两项技术的研究为实现福橘良种化栽培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基础。 2015年福州市农业局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共同开展福橘改良创新与栽培配套技术研究项目,旨在保留原来福橘的优点,既外观红润的同时,降低酸度、减少果核,甜度和体积都大大增加,使其风味更佳。 “我们计划全面收集福橘品种,建立品种资源圃;加大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新品种选育、优良单株筛选以及推广应用;加强病虫害防治、无公害栽培、丰产栽培等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升采后处理、贮藏运输的相关技术。”福州经济作物技术站工作人员王艳娜介绍说,“将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对目前已有的50亩以上的福橘生产基地进行定期考评,将基础条件较好的基地列为标准生产示范基地加以保护,规范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