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药用量的不断增加和用药次数的增多,害虫抗药性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不仅带来了农作物严重减产和农民经济效益的重大损失,而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抗性问题远比人们想象的要严重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沈晋良长期关注并研究害虫抗药性问题,他透露,当前二化螟是稻田的主要害虫之一,从2008年开始,双酰胺类的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是防治二化螟的高效药剂,但随着用药剂量的加大和用药次数的增多,用药4~5年后开始出现抗性,并不断加重,尤其是在浙江南部及中部、江西鄱阳湖周边、湖南衡阳等地的稻区,双酰胺类药剂如氯虫苯甲酰胺对二化螟防治效果已大幅度下降,基本已退出防治药剂的名单。水稻二化螟的抗性问题远比人们想象的要严重。 沈晋良强调,不光是双酰胺类产品,一些之前防治害虫效果优异的药剂例如丁虫腈、阿维菌素、水胺硫磷等因为大剂量使用,抗性也在上升;甚至有些地区禁止在水稻上使用的如氟虫腈和已禁止使用的高毒药剂特丁硫磷也在使用。沈教授分析,尽管这和农户的重复大量使用农药有很大关系,但追根溯源还是部分农药企业的不规范生产和经销商随意卖药。目前一些农药企业、经销商为了眼前利益,指导农户乱用、滥用农药,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未来稻田害虫将可能会进入无药可用的时代,且药剂的大量使用也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无法保障,农药减量也难以实施。 企业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陈标指出,当前农户普遍用药水平低、种植群体老龄化严重,大部分农户认为用药后害虫前打后死、立竿见影的才是好药,而经销商为了迎合农户的心理,有的好药让农民反复使用,从而造成抗性的产生。一些地区农药企业添加隐性成分的现象比较严重,甚至出现多种成分混合添加的情况,农户在使用中感觉效果好,速度快,但潜移默化中加大了害虫的抗性风险,使得后期防治难上加难,恶性循环,且随意添加隐性成分也易产生药害。 沈晋良认为,要想延长单一化合物的使用寿命,企业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指导农户交替轮换用药。此外,我国农药企业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够的问题,还是要从提高自身竞争力来改变农药使用的现状,做到产品研发和质量管理两手抓。特别是杀虫剂方面,过去有一部分复配产品证明在田间防治中效果很显著。因此农药管理部门应该鼓励企业注重确实有增效或高效的复配产品的研发,但应严格控制我国农药复配产品的混乱局面,确保农民在延缓和治理害虫抗药性时有理想的、可供选择的农药可用。 不妨试用一些老品种 酰胺类作为当前杀虫剂中的重点产品,如果产生抗性问题,那么现在很多常用的药就会失效,如何延缓它的抗性是目前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 江苏通联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俞红兵表示,经过这几年的摸索与总结,发现一些老的品种效果还是不错的,如噻嗪酮复配效果很好,另外除草剂诸如二氯喹啉酸等重新在水稻上复配交叉使用,小麦除草剂异丙隆、杀虫单+酰胺类使用效果也很显著。这也反映了抗性的增强促使一些很久不被使用、被市场淘汰的老农药重新获得青睐,但老农药普遍存在打药复杂、安全性低等问题。 “杀虫剂的发展不能走回打药繁重、复杂的老路。如何延缓产品的抗性,还是需要做好统防统治工作,植保站要严格把好关。”俞红兵说,当前农民选药只考虑当下的效果,而不考虑长远的发展,使得一些价格低廉、不规范的农药大受追捧,例如有些地区用阿维·氟铃脲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实际上这是防治不住的,肯定是加了氯虫苯甲酰胺、氟虫腈等隐性成分。随着新《条例》的颁布,相信部分企业这种随意添加隐性成分的猖獗行为会得到遏制,农药滥用、乱用现象也会减少。 沈晋良也表示,提高用药水平光靠企业远远不够,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要加强统防统治建设,根据植保站的预测提早给农民配好药,并可通过农民培训、明白纸等措施弥补农户用药水平低的现状。 此外,不少专家建议,在注重化学防治的同时,要适时开展绿色防控,综合采用昆虫天敌、性诱剂、杀虫灯等生物防治的手段,是抑制抗药性上升的有效手段。 孙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