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如果不说谁能想到,我们日常食用的葵花籽在几年前几乎被美国品种所垄断。“美葵”高产却皮厚仁小,口感不佳,更重要的是,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却种不了我们自己的品种。憋着这股劲儿的种业人经过不懈努力奋斗,终于研发出一系列优良国产杂交食用葵品种,为民族种业崛起贡献了一份力量。今天我们请读者随记者一同感受这份力量,希望在更多作物领域,“土”品种扬眉吐气,打败洋品种,把安全生产的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不足十年前,在我国食用葵主产区,“美葵”曾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是葵花的代名词。顾名思义,当时的食用葵产业被美国葵花杂交种主导,“国葵”势危。而短短几年后的今天,统治市场多年的“美葵”败下阵来,我国杂交种在应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国内食用葵育种界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打败统治市场多年的“洋”种子 2000年左右,我国农民种植的食用葵大都是自留的传统国葵品种,产量和抗性不具优势。而当时美国的葵花杂交种不仅产量高,而且抗病性强,逐步被引入国内。一批嗅到市场先机的行业人士纷纷投入资金,获取美国公司葵花种子在中国的代理权,走村串户给农民做思想工作,开展技术培训。 “自此到2012年,全国葵花杂交种播种面积飞速发展,从最初的300亩迅速扩大到700万亩。‘美葵’一步步获得‘霸主’地位,我国常规种一度几乎退出市场。”原国家向日葵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安玉麟研究员告诉记者。 许多有志民族种业发展的人士,其中包括不少曾经独家代理“美葵”品种的人,不甘“美葵”一家独大,决心通过科技创新,振兴民族种业。去年在新三板挂牌的三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团队。 其实,美国葵花杂交种也有不少缺点,瓜子壳厚、皮厚、仁小、不香。“美葵”的劣势正是国葵的优势。2012年,三瑞农科公司在先后投入数千万元,进行了上万个排列组合、培育试验后,最终研发出了具备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葵花品种SH363,该品种的产量和抗病性与美国品种不相上下,但在商品性方面,可比过去的进口杂交种子每斤多卖一元钱,农民平均每亩可增收500-800元。 而近几年,作为向日葵育种的“国家队”——国家向日葵产业技术体系也育出了一批商品性好、抗病性强、优质高产的向日葵新品种。如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龙葵杂1号”,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JK108”、“JK103”、“JK601”,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育成的“科阳1号”等优良食葵杂交种。同时,体系和企业不断加强合作,在全国向日葵主产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截至2016年,国内具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食葵品种市场占有率已超过一半以上,统治市场多年的“洋”种子败下阵来。 “近几年,我国向日葵的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500万亩左右,其中70%是食用向日葵,国内育成食用葵杂交种在应用中已占主导地位,国外食葵杂交种退出垄断地位。”安玉麟研究员表示,“2016年,我国推广应用的国外引进食葵杂交种,在抗旱性、抗病性、产量和品质方面都没有国内新育成食葵杂交种好。 好品种是种地成功的重要秘诀 47岁的李文钧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水泉村的种植大户,种植向日葵已有十几年,是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他今年种了800亩向日葵,眼看就成熟了,品种是SH363。“我的向日葵都是好品种,管理也精细,天气没啥特殊变化,亩产能到400斤。价格嘛,每斤卖6.3元应该没问题!”李文钧很有信心,“这可不是吹牛,这几年我的葵花年年都有人抢着要,根本不愁卖。” 李文钧告诉记者,他种地成功的一个重要秘诀是,选择好品种。“是不是好品种,除了听农业部门、专家介绍,还要到周围的村子甚至旗县自己看,选定了不错的品种,第一年小范围试种看适不适合我家的地,抗性怎么样,成功了第二年再大面积种。”在选品种这件事上,李文钧有自己的章法。 “这个品种我种四年了,你看看这盘子多大。”李文钧托起田里一个沉甸甸的向日葵,用手来回比划着大小,“而且不是一个大,都差不多,这产量怎么可能差!” 内蒙古是我国最大的向日葵主产区,巴彦淖尔市又是内蒙古向日葵产量最大的地区,同时,该市也是全国向日葵种植面积最大、平均单产、总产量最高的地区,其中五原县是我国最大的向日葵主产县。 “由本地企业生产的向日葵种子供应量约占全国向日葵种子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巴彦淖尔市种子管理站站长淡海清说,“向日葵种业是我市的特色产业,SH363是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在全国向日葵炒货市场占据很高比例,特别是高端市场,用的几乎都是SH363。” 除三瑞农科外,乌拉特种业、五原丰收向日葵种业、内蒙古富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本地企业培育的食用葵品种播种面积达150万亩以上,巴彦淖尔市企业自主选育品种占到市场份额的40%以上。 好品种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客商。江苏苏州客商陈新军从事葵花籽采购20多年,主要以高端原料为主:“每年我都在内蒙古采购3000吨左右优质葵花籽,这里的产品颗粒大、皮毛好、口感也好,销路不用愁,在很多地区是高端炒货的原料,价格高一点,我们也愿意收。” SH361、SH363等食葵品种皮薄仁大、籽粒香甜的优良商品性,直接带动了国内炒货行业的升级换代。不少炒货企业炒制加工的食葵商品销售价,由过去炒制进口杂交种的20元/斤,提高至50元/斤,加工产值翻了一番,间接地带动农民每亩地增收300-800元。 尽快搬掉阻碍产业发展的“绊脚石” 当然,传统的农作物也有很多难题,甚至是世界性难题摆在眼前。 在位于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的三瑞农科向日葵技术研究院现代智能温室里,记者见到了一种看上去甚至有些“漂亮”的黄色“小花”——列当,就是这种被不少业内人士誉为“向日葵艾滋病”的草害,可以让葵花彻底绝收。过去,西班牙、阿根廷等葵花种植大国也是出口大国,就是因为列当的大规模爆发,造成当地葵花产业几乎灭绝,由葵花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 当前,制约向日葵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列当和菌核病等,国家向日葵产业技术体系与有一定研发能力的企业都在向着解决这些病害的方向努力。近几年在抗列当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如完成了全国向日葵列当生理小种的鉴定和分布的调查,初步明确了部分向日葵主产区的列当生理小种类型,明确了24个向日葵品种对列当的抗性级别等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希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关注向日葵产业发展,在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政府与企业形成合力,争取尽早搬掉像列当一样阻碍向日葵产业发展的‘绊脚石’。”三瑞农科董事长张永平表示。据了解,近三年通过累计投入研发资金8000多万元,三瑞农科建成了自己的向日葵技术研究院,并在北京和内蒙古五原县建有分子实验室和博士科研工作站,在甘肃和海南建有研发育种基地,在新疆建设了3万亩制种基地。 安玉麟研究员告诉记者,除了抗列当品种方面的的进展,通过推广应用体系自育新品种,目前我国基本解决了向日葵抗黄萎病的危害,且育成的新品种的产量、抗性、品质和商品性又有进一步提高,与2011年前相比,向日葵育种取得新突破,育成的抗黄萎病新品种已得到稳定推广。(记者赵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