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林在管理林下养殖土鸡。 王发祥 唐亚新 摄 东南网9月27日讯(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悦 通讯员 王发祥)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青山吐翠、林木葱茏,村里村外一派生机勃勃……这里,就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林改“策源地”。全国第一本林权证持有者李桂林,便住在这里。 “我们农村是靠山吃山,没有分山之前,林地都是集体的。发证之后有了管理权,林农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9月22日,记者见到69岁的李桂林时,这位老人难掩兴奋。 李桂林骄傲地向记者展示了全国第一本新式林权证。这张编号为“1”的林权证上,显示发证时间是2001年12月,林权所有人李桂林。林权证共登记了4宗林地,涉及林地面积260多亩,每宗林地的林种、四至都清晰无误地标注在林权证上,勾图也异常清晰。 “有了林权证,我们就有了自主权。”李桂林说,新的林权证明晰了产权,对激发林农积极性有很大作用。林改前,他全家年收入不到万元;林改后,他家分到的林地,为他家“发家致富”奠定了基础。 “林改后,山林也成了绿色银行。”李桂林说,现在林地每年仅竹笋、毛竹收入就有二三万元,“如果没有林改,不可能这么快就过上好日子”。 分到林地后,靠山吃山,头脑灵活的李桂林“吃”出了新花样。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林地的效益,李桂林刚开始在林下试养了近两千只鸡,效益不错,规模扩大到七八千只,仅这一项每年多赚一万多元。后来,他又在林下种植花卉、药材,并养殖蜜蜂,充分利用林下空间,“不用砍树一年就能增收好几万元”。 少砍树、不砍树,而是通过林下种养,最大化挖掘林地生产力,李桂林走上致富路。 如今,“武平林改经验”再升级,推行的就是“不砍树也能富”的林下经济。从武平县城出发,沿着省道309一路蜿蜒,这段通往捷文村仅10公里的路程,将数十个“蜂蜜基地”和“森林人家”串联起来。这些,都是林下经济产业,有林禽、林畜、林蜂,还是林菌、林苗、林药…… “这些都得益于政府的利好政策!”武平县林业局局长钟达昌说,针对林农资金短缺的问题,武平县在全省率先开展林权直接抵押贷款,专门安排1500万元作为收储担保资本金,林农不需要担保,可直接利用林权证获得贷款,用于发展林下经济。李桂林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林改前‘要致富上山偷砍树’,林改后‘要致富一定要管好树’。”李桂林说,自从有了林地和生产资金,自己就开始大量种植杉树,把山当作田来耕、把树当成儿来养,“如今,较大杉树围径已有20多厘米,再过几年就可申请砍伐了”。 捷文村村支书钟泰福表示,林改后,捷文村一改过去贫困、落后、林业案件多发面貌,林农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如今,捷文村森林覆盖率由林改前的78%提高至84.2%,增长6.2%;林木蓄积量由10.3万立方米提高到19.3万立方米,增长87.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600多元增加到2016年的13510元,其中林业收入占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