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在长沙金井镇巨型稻基地宣布,夏新界研究员的团队成功培育出优质超大超高水稻新种质——“巨型稻”父本材料,“巨型稻”平均株高2米以上,单季亩产可稳定达到900-1100公斤,单位面积生物量比现有水稻品种高出50%,是我国第三代杂交水稻的新种质资源,对于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重大。 2006年起,夏新界研究员和他的团队在现有优异种源的基础上,运用突变体诱导、野生稻远缘杂交、分子标记定向选育等一系列育种新技术,获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种质材料,并以“巨型稻”为亲本,通过两系、三系杂交,配制系列杂交组合,运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定性改良等技术手段,筛选培育出高产、优质、广适的巨型稻杂交新品种系列(丰超5、6、8号,洞丰C5、C8)。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吴金水介绍,巨型稻平均有效分蘖40个,单穗实粒数平均500粒以上,2011年以来在湖南常德、益阳、长沙县、浏阳北盛镇、邵阳隆回县,广东惠州和海南三亚等多地多区域生产试验,在普通稻田和常规田间管理条件下,“巨型稻”杂交品种的单季产量可稳定达到900-1100公斤/亩,再生稻可达350公斤/亩。经农业部食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巨型稻”杂交品种米质达到优质稻三级标准。目前该项研究已获得10多项自主国家专利和国际专利,并向农业部提交了“巨型稻”品种权申请。 吴金水告诉记者,“巨型稻”因其株形高大还适宜开展种养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开发,可大幅提升稻田生产经济效益。夏新界和他的团队,发明无抗健康分子养殖配方,创建新型稻田生态种养模式,探索的“稻-青蛙-泥鳅-稻花鱼”模式,经济效益比现行常规种养模式至少翻一番,效益明显。全部产品实现绿色、优质,亩均纯收入在2万-5万元。(记者郑惊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