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旅游> 传统村落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福建培田村:还活着的传统村落
2015-03-25 17:10:49 来源:中国侨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中国侨网连城12月29日电 题:培田,还活着的传统村落

作者 林永传 张金川 钟旖

“我们走遍了华东地区所有的古村落,这里保护得最好,非常值得!”来自上海的胡先生夫妇参加旅行团,来到“客家祖地”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游玩,意犹未尽,“以后有机会要带着好友一起来,这次根本没看够。”

培田,一个真正还活着的传统村落。在传统村落正不断被侵蚀、快速消亡的今天,她变得益发金贵,吸引许许多多人远近而来、络绎于途,寻找乡土的记忆。

始建于南宋时期的培田古村落,明清时期是连城到汀州府古官道上的驿站,曾经繁华一时,现为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漫步村中千米古街,鞋底敲击青石板路面发出的清晰足音萦绕耳际,豆腐坊、小药铺、剃头间、水酒廊、杂货店等一家家老店旗肆飞扬,看不够的古韵风姿扑面而来。

历经800余年的风雨飘摇,村中至今仍保存着30余幢“九厅十八井”结构的高堂华屋,21座宗祠,6个书院,5个庵庙,2座圣赐跨街牌坊,组成了7.2万平方米的明清风貌古建筑群,被誉为“民间故宫”、“客家庄园”。

“培田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文物。”堪称培田“活字典”的吴美熙老人说。老人退休后回到村中,挖掘、整理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常年奔走于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还当起导游,为进村游人免费讲解培田故事。

然而,一如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所遭遇的大拆大建、过度商业化等种种怪相,培田古村落也曾面临艰难的选择。那是上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培田村的耕读文化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巨大冲击,许多村民要求拆除几百年的老房子,建新居。

村民的现实需求与古村落的保护之间如何找到平衡?一个融入培田传统民居黑瓦、青砖墙、坡屋顶等元素的新村,已在古村落不远处拔地而起,有百余户村民搬迁入住了。古村落内,一幢幢古建筑在本地传统工匠手下“修旧如旧、修古如古”,而鹅卵石堆砌河堤、栽种传统树种、种植瓜果蔬菜等,把培田装扮得更加美丽闲适。

更让吴美熙老人欣喜的是,村里乡亲把保护村落当作自家的事,自发参与培田古村落的保护利用,并共享旅游收益。“只有如此,保护传统村落,才不会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很难。”

2009年,村民自发成立的理事会与培田古村落景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约定40年合作期间景区管委会按门票年税后实际收入的25%-28%支付给理事会,理事会对分成收入进行二次分配下发给村民。因此,培田留住了乡亲,留住了乡愁。

古街旁的“容膝居”内,46岁的村妇曹林凤正在为游客展示剪纸艺术,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加上对剪纸艺术的热爱,让她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剪纸能手。

“我从小喜欢剪纸,一剪就是30多年。”不过,在古村落未开发前,曹林凤种田、放羊,只有农闲的间隙才坐下来剪纸;而今,来到培田的游客越来越多,剪纸竟成了她的赚钱手艺,“我能剪出500多种不重样式的作品,今年国庆黄金周,我卖出了1000多元(人民币)的剪纸作品。”

留在古村落的不只是曹林凤,还有外出的村民也回来了,办农家乐、开土产店、开餐馆;还有村民原生态的日常生活、生产耕作等,成为传统村落文化的真实写照。

“活态文化是传统村落的根,一个传统村落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独具特色的活态文化。”宣和乡党委书记邱毅表示,要通过每年举办春耕节、培养民间技艺传承人、建立特色工坊、组建十番音乐队等途径,保护好传承好民俗活动、农事习俗、染织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古村落“活”起来。

保护传统村落正成为行进在工业化、城镇化快车道上的中国一个紧迫话题。已是70多岁的吴美熙说,为了培养小孩热爱家乡的意识,特地编撰了《话说培田》简明读本进校园。“保护家园、留住乡愁,我们要做的还很多。”(完)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03-25宁德蕉城成立传统村落保护志愿者协会
  • 2015-03-20苏增添代表建议:支持福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
  • 2015-03-20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传统村落保护之路
  • 2015-03-20全国人大代表黄蕾建议:保护闽北传统村落文化
  • 2015-03-20福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座谈会召开
  • 2015-03-20屏南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延续历史文脉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