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致富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山垅湾村“洗脸”之后……
2015-04-01 09:30:4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开展保护生态行动后,村子干净了,后进帽子摘掉了,发展更是步入快车道

山垅湾村“洗脸”之后……

东南网4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文波 通讯员 谢闽星 刘其燚)特菜大观园中,一丛丛鲜为人知的蔬菜,让游客们大开眼界;农家乐里,乡村农具吸引着好奇的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在村里飘荡。每逢周末,位于罗源县霍口畲族乡的山垅湾村,热闹异常。谁也没想到,如今这个美丽的乡村,曾经是个臭气冲天、污水横流的养猪村,一个被红牌警告的后进村。

逼上梁山的“洗脸”

山垅湾村是个老区村,村子距罗源县城37公里,有8个自然村,2500多人。这里的村民长期靠养猪为生,猪粪直接排进河里,清水变黑水,到处臭气熏天。为了保护福州的“二水源”,2012年,村里全面落实生猪禁养。

不养猪了,但环境并没有一下子就好转,村民还是习惯性地把生活及生产垃圾直接排到河道里。“主要是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够。”山垅湾村党支部书记肖仕清说,2012年,因为河道被污染,村里还被福州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红牌警告。

村子环境差,青年人都外出打工,更不用说引进什么项目了。肖仕清坐不住了,决定带领村民给村子好好“洗洗脸”。

很快,请来了专业单位为村子制定发展规划;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把环境卫生、生态建设等七个方面20条规定写进村规民约,发动全村上下共同遵守。如今,村民们的环保意识大为增强,垃圾袋定点堆放,实行门前“三包”,搞好房前屋后庭院绿化、环境卫生。村委会还聘请了保洁员,全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宽阔整洁的村道、装饰一新的墙体、美观大方的花圃……

“脸”是洗干净了,但不养猪,村民靠什么吃饭?

“猪倌转产,发展特色农业,政府每年补助20万元;竹子复垦,每亩补助600元,开竹山便道每公里补助1万元……”肖仕清细数政府出台的政策。这些政策让村民有了干劲。之前,村里被荒弃的2000多亩毛竹林也被复垦,开出了8公里的竹山便道,成立了竹加工厂、酿酒厂。此外,村里还成立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

笑容,渐渐在村民们脸上浮现。

好生态带来项目

村道旁,一座座标准化的蓄养鱼池格外惹眼,鱼池背后是葱茏的油茶林。“那是福清老板办的两家鳗鱼厂。背后那片山是果蔬合作社的千亩油茶林。村里共有4家农民生态合作社,产业涉及养殖、畜牧、种植等,都有不错的收益。”说起村里的项目,肖仕清格外自豪。

走进鱼池房,只见已培育10个月的北美洲鳗鱼长势喜人。

“这里的水质纯净、富氧、无污染。”老板叶勇明说,良好的水质环境可减少鱼病发生,110万条北美洲鳗鱼苗在这里吃好喝好,生长速度比在别处养殖快得多,再过三个月便可上市销往欧洲、日本等地。

叶勇明是福清人,从事鳗鱼养殖20多年。“我带专家到这里进行多次水质检测,证实适宜鳗鱼养殖,才下决心过来。”

在特菜大观园,紫金一号、中华钙果等特菜长势喜人。负责人游金生告诉记者,特菜是非本土、非本季节种植的蔬菜和珍稀蔬菜的统称,除了具有独特口感和丰富营养外,还具有观赏性,市场前景很好。“特菜很娇贵,好在山垅湾水质好,土地肥,很适合种植。”游金生说,特菜大观园如今成了游客们必来的一个地方。

山垅湾村的好山水不仅引来外乡人,也吸引了在外经商的本地人回来创业。肖仕俭就是其中一位。他回乡成立果蔬合作社,开辟了1500亩荒芜山林,都种上油茶树。2014年,他的油茶林迎来了首次摘果。

“绿”产业拓增收路

村子变美了,吸引了不少绿色产业,也拓宽了村民的增收路。

鳗鱼厂的清洁、喂食,农场里的锄草、施肥、采摘都需要人手,山垅湾村及相邻村的村民们,闲暇时候在家门口就能干活赚钱。“这比种田轻松多了,而且离家近,我这把年纪也干得动。”在鳗鱼厂负责给鳗鱼喂食的肖兆发已经60岁了,他对每个月3500元的工资很满足。

邻近山垅湾村的畲山水景区去年开业,旅游的红火也让村民看到了发展新路径,村里土特产都有了销路。

“春节前后,我的几百公斤茶油被游客抢购一空,每公斤卖240元。等明年产量上去了,会赚得更多。”肖仕俭笑呵呵地说。

特菜大观园春节游客的“井喷”,也让投资者看到了良好的前景。游金生表示,今年种植规模将扩大到500亩。

肖仕清说,眼下村里正进一步完善有关设施建设,农之歌畲山园和特菜大观园两个休闲农业观光园,也将与一步之遥的畲山水景区形成互补,成为一站式休闲旅游观光带。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03-23兼职书记是翔安最大“猪倌” 带领全村共同致富
  • 2015-03-23漳平和平镇新型职业农民成科技致富“领头雁”
  • 2015-03-23云霄冬种蔬菜成农民致富金钥匙
  • 2015-03-23仙游县“科技在乡”促职业农民快速成长致富
  • 2015-03-23“巾帼科技致富”草莓种植技术走进赤溪
  • 2015-03-23人大代表邓选荣:山村致富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