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公益
  • 特产
  • 旅游
  • 文化
  • 科技
  • 致富
  • 人物
  • 品牌
  • 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乡村频道> 人物 >正文
更多头 条
南靖南南香蕉:如何摆脱“蕉”虑?
坪山柚的复兴计划
建宁“三子”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的美丽嬗变
更多公 益
  • ·福安市大车村:“垃圾村”的环保大作战
  • ·南阳镇人大 “四亮”身份激发代表活力
  • ·侨村胜似桃花源
  • ·周宁:逼出来的绿色有机之路
  • ·培训 全国农村校长福州开班
更多扶 贫
  • ·一个山区贫困村的蝶变
  • ·陈声锋:明天又是好日子
  • ·高山村的返乡“智囊团”
  • ·屏南:因地制宜,让帮扶合民意
  • ·上杭太拔:光伏发电点亮山村脱贫路
更多驻 村
  • ·唤醒沉睡的内洞 激活村庄内生力
  • ·花样孔元期待“花”开长久
  • ·岚谷白鹅:不只让舌尖“嗨”起来
  • ·省内专家为农户支招:胡萝卜产业可 ...
  • ·柚树光开花不挂果,助村再帮忙
更多旅 游

福湖村打造畲风特色游

    [详细]
  • ·浦城县富岭镇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
  • ·仓山城门镇着力打造“生态门户”
  • ·云霄大山海景荒山变成生态景区
  • ·泰宁:构筑旅游交通立体网络
更多特 产

党建让穷村焕新颜

    “地无三尺平”是楼下村,自从市委组织部下派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村里就发生了的翻天覆 ...[详细]
  • ·畲药致富“生态圈”初现北山
  • ·和平:百年老豆腐期待产业化之路
  • ·福建福州:多举措护航茉莉花飘香
  • ·蓬壶手工面线:冲出小作坊 闯出大格局
保护传统村落不能走偏
——访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
2015-04-20 10:14:42 来源:中国妇女报 责任编辑:康金山 我来说两句

有些地方重视古建筑和遗址的保护,却忽略了对活态的、无形的文化特征的保护;借助文物保护法保护传统村落,有明显的局限性;一些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破坏了村落文化。

■ 本报记者 史玉根

自2012年至2014年,国家有关部门已先后公布三批全国传统村落名录,列入名录的中国传统村落扩增至2555个。各级地方政府已经或正在制订对当地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规划,并着手实施,一些地方已初见成效,但也有一些地方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保护性破坏”“开发重于保护”“有形保护重于无形保护”等问题。

“落实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规划”“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被写入了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新的一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科学地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真正留住乡愁,让传统村落成为村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仍是一项紧迫课题。

为此,记者近日在湖南长沙采访了中南大学教授、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

应注重保护村落活态文化特质

胡彬彬教授刚刚结束在黔东南的田野调查回到长沙,正患感冒,显出一身疲惫。30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传统村落的调查研究,写下了300多万字的田野考察札记,撰写了10部研究专著,近年更是以学者和省政协委员等身份积极为保护传统村落建言献策。

和记者谈起保护传统村落的话题,胡彬彬教授立即精神十足。

“现在有些地方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走偏了……”胡彬彬坦言,以前,传统村落的保护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眼看一个个传统村落被破坏甚至消失,他感到很痛苦,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他很欣慰,但忧虑的是许多地方的做法并不科学。

“有些地方重视古建筑和遗址的保护,却忽略了对活态的、无形的文化特征的保护。”胡彬彬说,古建筑和遗址是传统村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并不是全部,传统村落文化还包括具有地域或民族特色的传统戏曲、工艺和产业、当地特有的物种,以及村民的生活方式、劳作方式、民俗信仰、道德与价值取向观念等方方面面,它们组成了一个活态的村落文化,如果忽略了这些,即便维持了传统村落的原有样式和外貌,也只是一个空架子。

“居民特别是原住民是传统村落文化最重要的因素,但往往被忽略。”胡彬彬说,他在调查中发现,有些传统村落因为居住条件和环境太差,一些原住民和居民陆续迁出,而有些传统村落的当地政府为了保护古建筑,甚至将村里的原住民全部迁徙出去,另建新村。“这是愚蠢的保护方法。村落文化因当地村民而存在,也需要当地村民来传承、延续,如果没有了原住民和居民,古建筑就成了一堆死标本。”

他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一直在呼吁并建言,保护传统村落应该重视无形的、活态的文化,“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要想办法改善原住民的居住和其他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让他们安心在传统村落居住、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延续并保护好传统村落文化。”

尽快制定保护传统村落专门法律

“目前许多地方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主要借助文物保护法,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胡彬彬告诉记者,文物保护法主要用于广泛意义的文物保护,而且是根据保护等级来拨付维修经费的。目前,传统村落属于国家级与省级保护的项目很少,绝大多数都是由市、县财政承担的。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市、县财政,基本上无力拨付这方面的维修经费。在这种情形下,许多传统村落的古建筑,挂着被保护的牌子,却长期处于缺乏监管与维修的状态。“这实际上是一种‘保护性破坏’,不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

胡彬彬介绍说,绝大多数传统村落的古建筑特别是住宅并不同于一般文物,它们还有人居住和使用。根据物权法,住宅是居民的私有财产,所有人有权进行维修和改造,但文物保护法的有关条款规定,居民要维修,需按照保护级别,必须走申报审批程序,否则属于违法行为。但走完全部程序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耽误最佳修复时机,加剧破损程度。有的建筑因为未及时维修,甚至倒塌,砸伤了居民。

“文物保护法与土地管理法也有打架的时候。”胡彬彬说,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建新房就必须先拆旧房。而一些列为文保的传统村落民居破损严重,难以居住,原居民没权没钱维修、改造,更不能拆除,想另寻宅基地造新房,又没地建,从而陷入两难境地。

胡彬彬认为,应该尽快制订一部更适合传统村落保护的法律,解决目前存在的许多矛盾,处理好文物保护法和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的关系。

引导消费型旅游向保护型旅游发展

“传统村落可以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胡彬彬说,传统村落保存比较完好的地方往往比较偏僻、贫穷,把传统村落作为旅游项目来开发,可以解决村落保护的部分资金,也有利于改善当地村民的生活,比如,湖南湘西的旅游扶贫模式就值得肯定。“通过旅游开发,农民可以将手中的资源变活,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财产权,更加爱惜自己的土地,爱护自己的村庄,将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生活方式延续,真正打造环境友好型的村落。”

但胡彬彬特别强调,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不能走偏了。事实上,他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不仅出现了同质化的毛病,还过于迎合城里人的消费,成了大卖场,破坏了村落文化。

“国外,比如意大利在保护传统村落方面做得很好,那里的村落不仅整体建筑、自然景观保护得好,而且文化生态也没有受到破坏,吸引世界各地的旅客。我们应该借鉴。要合理开发,科学保护,尽快出台有关传统村落作为商业旅游开发项目的综合评估标准体系,严禁滥用旅游开发名义破坏传统村落原有的生态、景观、环境、规划与建筑,引导消费型旅游向保护型旅游发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胡彬彬认为,保护、重建传统村落文化,乡贤也大有可为。

“在传统中国乡村社会中,乡绅是一个特殊阶层,在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维系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秩序,发挥过重要作用。如今,乡贤的主体范围更加宽泛了,有文人学者,有政府退休官员,有企业家,有科技工作者,有海外华人华侨等等。我们应该呼唤乡贤回乡,让他们反哺故园,为保护传统村落文化做出贡献。”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 2015-04-17莆田涵江白塘洋尾村:唐代古村落“盛产”官员
  • 2015-04-14福安廉村上榜“福建十大醉美村落评选”
  • 2015-04-14保护开发古村落 重新划分功能区——五夫历史文化“休闲”起来
  • 2015-04-14“美丽乡村”建设 莆田古村落待保护利用
  • 2015-04-10美丽乡村与村落教化
  • 2015-03-30全国知名村落文化专家呼吁——活态传承是最好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