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践队队员在海带加工厂了解海带结生产过程

实践队队员在幸福园向居民了解情况

实践队队员向农村固定观察点记账户了解账本情况

实践队队员向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员了解记账情况
东南网7月7日讯(本网记者 郑晓丹)6日,福建农林大学“说·三十年村变”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宁德市霞浦县长春镇长春村,进行社会实践调研。
沿着蜿蜒的山路,实践队一行车驱车往长春村。一路上山景海景不断变换着,一会是望不到头的滩涂,一会是云雾缭绕的山体。就在一幕一幕切换中,在路的两旁突然出现了一片葡萄田,再往前,就是到了长春村了。长春村就是这么一个“山海村”,村的一面临着内海,一面临着外海,其它则群山相围。
福建农林大学“说·三十年村变”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人在了解了村内基本情况后,走访了村内旧城改造工程、幸福园安居工程、海带加工厂、长春村旧街等等地,实地考察了长春村的人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正因为内外海靠近,长春村生产各类海产品:海带、白对虾、紫菜等,同时在村党总支书记王逢兴带领村名种植四季柚、葡萄等农产品。“我们虽然临海,但是我们没有自己的滩涂。”王逢兴介绍道,由于没有自己的滩涂,村民只能从海产品加工中赚取劳务费,而利润的“大蛋糕”更多地被销售商取走。
在了解到长春村缺乏有效的销售途径,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国贸系副主任何均琳立表示农大的经济学院将为其提供帮助。未来,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将组建创业团队,为长春村代销销售海产品,利用互联网开海产品网店,拓宽销售渠道。
“我们经济学院国贸系教工党支部与长春村党总支部在年初就建立了结对共建点,今天算是落地化了。”何均琳表示,在网店项目启动后,将会把长春村设为国贸专业的实践基地。
“说·三十年村变”暑期社会实践是由东南网乡村频道、福建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和福建农林大学共同发起,旨在对国家级农村固定观察点的人文社会、村情历史、经济发展等情况进行调查。本网将持续关注“说·三十年村变”暑期实践队的情况,让您了解国家级农村固定观察点的那些事儿。 |